鉴得失,知兴替——学习历史,以史为鉴(2 / 2)

唐太宗之所以成就了“贞观之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明白“鉴得失、知兴替”的重要性,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把读书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能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更是对中国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的这段讲话,实际上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文化,是就学习历史、诗歌、伦理等传统文化知识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判断所做的精辟论述。学习历史,是培养一个人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批评能力;学习诗歌,是提高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学习伦理,则是让人明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道德礼仪准则。

作为领导干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之下,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本国的历史文化,因为国际化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是有世界眼光、能吸取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人。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既可以让人具有理解、包容和尊重异质文化的宽阔胸怀,也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全新的视角。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独立的思考,又具有与世界上不同文化平等对话的勇气和底气,那他就能够真正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