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伯乐最害怕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那事情还没有发生,只要一让他预料到了,他就开始害怕。无论那事情离着发生的时候还有多么远,或者根本不一定发生的,只要那事情他一预料是有可能性,他就非常的注意了起来。
等他真的身临其境,他反而马马虎虎的了,他想:
“反正事情也是这样了,还说什么呢!还有什么好说的!”
载着马伯乐的火车,居然到了南京了,马伯乐想:
“好歹总算到了。”
出了火车站,他说:
“吃烤鸭去,听说南京的鸭子最肥。”
把太太闹得莫名其妙,太太主张着还是先住一个旅馆的好。
因为下火车的时候,天正落着小雨,连孩子带东西的,就是肚子怎样饿,也得找个地方安插安插,由于太太坚决的不同意,于是也就到了旅馆了。
在那旅馆里,马伯乐一直是被欢欣鼓舞着,所以当那宪兵来查店的时候,盘问了很久,马伯乐也并没有因此而晦气。
那宪兵说:
“你那里人?”
马伯乐回说:
“我山东人。”
那宪兵说:
“山东人当汉奸的可最多。”
若是往日马伯乐听了这话,虽然当面不敢骂那宪兵,但心里也要说:
“真他妈的中国人!”
马伯乐却没有这么想,因为他的心情特别愉快。
试问马伯乐的心情到底愉快的什么呢?鼻子摔破了,差点没有摔死,摔得昏迷不省,人事不知的,到现在那鼻子还在肿着。但是他想,不还没有摔死么,假若摔死了呢!不总算是到了南京么!若到不了南京呢!
马伯乐的心里莫名的起着一种感激,就是感激那淞江桥到底没有把他摔死。
幸亏有那淞江桥把马伯乐摔了一下,若没有痛苦他可怎么知道有快乐。若没有淞江桥,他可怎能有现在这种高兴?
马伯乐现在是非常满足的,就要吃烤鸭去了。
好像他已经到了他最终的目的了。南京的空袭是多么可怕,夜以达旦的。马伯乐在上海的时候,一想到南京,心里边就直劲转圈,就好像原来一想到淞江桥的一样。但现在也都以淞江桥那一道难关克服的胜利而遮没了。
他就要出去吃烤鸭去了。
在他还未出去的时候,宪兵在隔壁盘问别的客人的声音他又听到了。
宪兵问:
“你那里人?”
“辽宁人。”
“多大岁数?”
“三十岁。”
“从那里来?”
“从上海来。”
“到那里去?”
“到汉口。”
“现在什么职业?”
“书局里的编辑。”
“那个书局,有文件吗?”
马伯乐听着说“有”,而后就听着一阵翻着箱子响。
过后,那宪兵又问。
“从前你是做什么的?”
那人说,从前他在辽宁讲武堂读书,“九一八”之后才来到上海的。
那宪兵一听就说了:
“你既是个军人,为什么不投军入伍去呢?现在我国抗战起来了,前方正需要人才。你既是个军人,你为什么不投军去呢?”
那被盘问的人说:
“早就改行了,从武人做了文人了。”
那宪兵说:
“你既是个军人,你就该投军,就该上前方去,而不应该到后方来。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马伯乐再听,就没有什么结果了,大概问完了。当马伯乐从门口又一探头的时候,那宪兵已经走出来了。三个宪兵一排,其中有一个嘴里还说着:
“他是辽宁人,辽宁人当汉奸的可多。”怎么各省的人都成了汉奸呢?马伯乐听了这些话,虽然不敢立刻过去打那宪兵一个耳光,但也必心中骂他一句:
“真是他妈的中国人。”
但现在他不但没有骂,他还觉得很好玩,他觉得宪兵的谈话是很有趣的,他想若有日记本把这记下来可不错。这思想只是一闪,而接着就想起烤鸭子来了。
“雅格呀,走啊!吃烤鸭子去。”
雅格在床上坐着,他从后边立刻的一抱,又让雅格受了一惊,雅格瞪着眼睛:
“妈呀!”
哇的一声叫起来。并且一边叫着一边逃开了。
马伯乐的烤鸭子是在一条小水流的旁边吃的,那条水上边架着桥。桥上边走着人,桥下边跑着鸭子。
马伯乐一看说:
“好肥的鸭子啊!”
他一时也不能等待了,那桥下的鸭子,就是有毛,若没有毛的话,他想捉起一只来,就吃下去。
再往前走二三十步,那儿就有一家小馆子。这家馆子就搭在水流上,从地板的缝中就可以看见下边的流水,而且水上就浮着鸭子。约瑟把眼睛贴在地板缝上去看,他嚷着:
“花的花的……白的,绿脑门……好大的大黑鸭……”
等到吃鸭子的时候,约瑟还是不住看着地板缝下在游着的鸭子。
鸭子烤得不好吃,皮太老了。太太说:
“馆子太小了,小馆子那能有好玩艺。”
马伯乐说:
“这种眼光是根本不对的,什么事情不能机械的看法……烤鸭子是南京的特产,若在咱家那边,大馆子你给他一只鸭子,问问他会烤吗?”
马伯乐正说之间,把个鸭子大腿放在嘴里,一咬,咬出血来了。
“好腥气,不能吃。”
马伯乐说着,于是吐了出来。
他吃烤鸭子是不大有经验的,他想翅膀可以吃吧!一看翅膀根也是红的,似乎不大熟。又到胸脯上去试一试,胸脯也不太熟。用筷子夹,是无论如何也夹不下来一块肉的。于是他拿出削梨皮的小刀来,用刀子割着。割下来的那肉,虽然没有多少血,但总觉得有点腥气,也只好多加一些酱油,醋,忍耐的吃着。吃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是那胸脯割到后来也出了血了。
这回可没法吃了。马伯乐招呼着算了账,并且叫堂倌把那剩下来的鸭子包了起来。他预备拿到旅馆里煮一煮再吃。太太说:
“你怎么又没有骂这个中国人呢?”
“真他妈的中国人!”马伯乐想起来了。
走在路上,马伯乐就有点不太高兴,想不到南京的鸭子这样的使人失望。他自己也后悔了起来,为什么不到一个像样点的饭馆去吃,这馆子不怪太太说不行,你看那些吃客吧,大兵,警察,差一点拉洋车的也都在一块了。这是下等人去的地方,不会好的。
马伯乐的心上无缘无故的就起着阴暗的影子,看一看天,天又下雨,看一看地,地又泥湿。南京一切都和上海不同,也和青岛不同,这地方很凄凉,尤其是遭过敌机空袭之后,街上冷冷落落的,行人稀少。又加上天落着牛毛雨,真是凄凉。
马伯乐一回到旅馆里,就躺在床上了。吃下去的鸭子,一时不容易消化,上上下下的反复。托茶房买的船票,茶房说又是三天后有船,又是五天后有船,茶房在过道上和太太嚷着:
“船票难买呀。现在是下雨的天,明天天一晴了日本飞机就要来轰炸。”
马伯乐一听,到那时候可怎么办呢?立刻就从床上跳了起来,他从窗子往外一看,正好对面那幢房子就被炸掉一个屋角。他想:明天若是天晴了可怎么办呢?
马伯乐挣扎着,他不愿意立刻就绝望的,但到了晚上,他是非绝望不可的了。第一因为天晴了,第二船票还是毫无头绪,第三就是那吃在胃里边去的鸭子无论如何也消化不了。
他的胃里又酸又辣,简直不知是什么滋味,一直闹到了夜深,头上一阵阵的出着汗。闹到了下半夜,马伯乐的精神就更不镇定,太太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的了,一会听他说:
“你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吧。”
一会听他说:
“星星出来了没有?”
太太以为他的病很重,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太太说:
“保罗,我看你还是吃一片阿斯匹林吧。”
马伯乐说:
“不,我问你星星到底出来了没有?”
太太以为马伯乐的热度一定很高了,不然怎么一劲说胡话?
其实他怕天晴了飞机要来炸的呢。
第二天马伯乐就离开了南京了,全家上了一只小汽船。票子是旅馆的茶房给买的。一切很顺利,不过在票价上加了个二成。
那是自然的,大乱的时候,不发一点财,还等到什么时候?国难的时候,不发一点财,等国好了,可到什么地方发去?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还是钱要紧,还是生命要紧?马伯乐想,给了那茶房二成就算了吧。
但是太太说:
“平常你就愿意骂中国人,买东西你多花一个铜板也不肯。让这茶房一敲就是四五块。把钱让人家敲了去还不算,还有一篇大理论。”
马伯乐说:
“你这个人太机械,你也不想想,那是个什么年头,这是个什么年头!”
太太说:
“这是什么年头?”
马伯乐说:
“这是飞机轰炸的年头。”
这都是在旅馆里的话,既然到了船上,这话也都不提了。太太也觉得不错,早到汉口一天,早安心一天。何况船还没开呢,警报就发了,可见早早的离开南京是对的。
这小轮船脏污得一塌糊涂,让它在光天化日之下走着实在有点故意的污辱它。因为那江水是明亮的,太阳是明亮的,天空也是明亮的,这三样一合,把那小船一照,照得体无完肤,斑斑节节完全毕露了出来。
这样的小船本来可以载一百多人,现在因为是战时竟载了四百多人,而船主还说,不算多呢,多的时候,可载五六百。
这船连厨房带厕所都是人了,甲板上就不用说了。连风加雨的人们就在雨中坐着,甲板上坐人是可以的,怎么厨房和厕所也都卖票吗?
若不是马伯乐亲眼看了,你讲给他听,他是不信的。马伯乐一开厕所的门,那里边躺着一个。马伯乐到厨房去装饭,灶口旁边横着一个。开初他也是不能明白,后来经过别人的一番讲解,他才算明白了。
那就是生了虎列拉[33]的到厕所去昏倒在里边了。到厨房去装饭去的发了疟子,特别怕冷就在火灶旁倒下了。
这船上有伤兵,有换防的兵。伤兵可一看就看得出来,反正是受了伤的,这里包着一块白布,那里包着一块白布的。至于那从前线退下来换防的,可就有些认不出来了,也穿着军衣裳,也戴军帽子,问他有什么执照,他不肯拿出来,他把桌子一拍,把脚一跺,有的竟把眼睛一瞪。
船老板也就不敢再问他了,他是没有买票的。
这船的空气不大好,腥气,好像是载着一船鱼似的,而不是载着人。又腥气,又潮湿,用手摸一摸什么,什么都湿漉漉的,发粘的。
马伯乐一上了这船就睡着了,就像在火车上一样,睡得打着呼,吹着气。不到吃饭的时候不起来。
马伯乐住的是舱底,是特殊阶级,和船老板住在一起。租的是茶房的床,床上是硬板铺小席头,虽然铁硬,臭虫很多,但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一铺上,也就很舒服了。臭虫虽然偶尔出来活动一会,总算不很多,还没有那上海的旅馆的臭虫多呢。
马伯乐睡在这舱底下,觉得很舒适,靠着马伯乐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窗子,有时偶然也打开一会,算是通通空气。但空气就总不进来,反而有一些煤烟和碎小的煤渣落进来。于是马伯乐说:
“外边的空气比舱里的空气更坏呢。”
于是又把窗子紧紧的关上了。
马伯乐睡得很沉熟,不到吃饭的时候绝对不醒。
一醒了就吃,一吃饱了就睡。
那小船载着马伯乐昏昏庸庸的向前走着,走得并不起劲,好像这船没有吃饱饭似的,又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看起来非常懒散,有一打无一打的向前混着。江上的波浪来了,这船并不像别的船,用船头把那波浪压下去,而是不进不退的让那波浪打着它,然后让那波浪自动的从那船底滚过去了。当那波浪从船底滚过的时候,船身就东摇西晃了起来,波浪显得太残忍了一点,怎么对于这样一个完全老实的小船也不略微的加以体恤,加以可怜呢!
“唉!无情的波浪啊!无情的江水啊!”
全船的船板,通体上下都感伤了起来,咯咯喳喳的在响叫了。
一阵浪来了,就这样子对付过去了。
若来了风,这风比波浪更坏,把船吹得歪歪着走。向前进不是向前进,向后退不是向后退,而好像从那风的夹缝中,企望那风施恩的样子,请那风把它放了过去。
那风若是小了一点,这老实的小船就吭吭了一阵也就过去了。
假使那风再大呢?这小船可就打了横了,不进不退,把船身歪歪着,似乎在形容着这风大得无以抵抗了。
这船是又忠实又老实,实事求是,绝不挣扎,到了必要的时候,就是把那满船的搭客翻到江里去也是在所不惜的。
幸好,所遇见的几阵风都不算太大,只把这船略微的吹了一吹,也就放它过去了。
不然像马伯乐睡在这船底上可够受的,临时想要逃呵,那舱底连个窗户门都没有呢,何况像马伯乐似的,又睡得昏头昏脑!
这船在长江上走好几百里了,它颤颤微微的,岂止好几百里,总计起来,好几千里也有了,也许还上了万呢。
因为这船从南京到汉口,从汉口又到南京,它来回的载着客人,上千上万的客人也让它载过了。
这都是“八一三”之后的事情。
这船每走上百八十里路就要丢了几个螺丝钉。每从南京到了汉口这一趟就要塌了一处栏杆或是断了一处船板。船板断了一处就用一块短板片浮在上边。船栏杆塌了,就用一条绳子拦住,不加修理。有人就问船老板说:
“为什么不修理呢?”
船老板说:
“不要修理了,修理就不上算了。”
那问的人不大懂得,船老板也就不再往下细说。
这船仍旧是南京一趟,汉口一趟的走着,走得非常吃力,而且受尽了人家的嘲笑。和它同一天从南京开出来的船,人家那船到了汉口,又载了新的客人和货物,往回走了,整整和它遇在半路。这两个船相遇的时候,在大江上就闹了一阵玩笑。
那个完全健康的刷洗得干净的船向这个没睡醒的船说:
“走得不慢,再过三天汉口可见。”
这没有螺丝钉的船上的水手向着那船的水手说:
“你走得快能怎样呢?”
两个船上的水手还互相乱抛着东西,打闹得非常有趣。
本来坐在这慢船上的乘客,对于这慢船难免不有些憎恨,有些愤慨,但经那快船水手的一番嘲笑,于是也就同仇敌忾了起来,站到这慢船的一面来,觉得这慢船有一个共同的命运。
岂不知它已经保了险了呢!而他们却没有。
这船载得客人也实在载得太多了,无孔不入,就连机器房里边也有客人坐在里边抽着烟卷。
约瑟因为身体好,精力过剩,到处参观,就来到了机器房的旁边。机器房是在船底,里边格格哒哒的响着。约瑟觉得很好玩,就要下去看看,无奈那个小楼梯像个洞似的,约瑟有点害怕。那在机器旁边坐着的旅客就招呼着他,觉得这小孩穿的可怪整齐的,就说:
“小孩下来看看,我给你照个亮。”
于是在那洞似的小梯子口间就有人划着一根火柴。
约瑟下去了。觉得那里边只是汽油的气味,并且热烘烘的,很不舒服,就想要立刻出来。
这时,那划火柴的人,拿了一个小圆东西放在约瑟的手里。约瑟觉得这东西热忽忽的,一看,是一个螺丝转,六棱的,觉得很好玩,也就伸出手去,随便摘了两个。
那管理机器的人,满脸油墨,走过来了,把约瑟吓了一跳,他往约瑟的手上看着,并且问约瑟:
“你拿的什么?”
约瑟把手张开了。那人看了看,又笑了,并且抚摸着约瑟的头顶:
“这小孩交关干净……拿去玩吧。”
约瑟拿着四个螺丝转,雅格两个,自己两个,大卫没有。大卫刚要一看,约瑟过去就是一掌,打在大卫的脸上。约瑟说:“看,看到你眼睛里去怕拿不出来。”
大卫正想哭,却让母亲拉过去了。
母亲一看约瑟玩着的那东西,就问那东西是那里来的?
约瑟说机器房里来的。
母亲说:
“这孩子,还得了,什么地方你都去,机器房也是好去的,多危险。”
母亲说完了,也就完了,雅格和约瑟就在那里玩着。母亲还说:
“好好玩吧,别打仗!”
船老板来了。母亲怕船老板来了不愿意,这不是损坏人家的船吗?母亲就假装刚刚看见,说:
“约瑟,你真是太淘气啦……你这些东西是那儿拿来的,赶快送回去……”
岂不知这船老板可不同别的船老板,大方得很,满不在乎。说:“玩吧,玩吧……够不够?不够可再到机器房去拣,那边多得很呢。”
约瑟的母亲,觉得船老板这人随随便便的很不错,于是就向约瑟说:
“好好玩去吧,别打仗。”
大卫也想要去拣那螺丝转,但是因为胆小,那机器房他不敢下去。他让约瑟下,约瑟下去就又拣了一把来,大大小小的,大的如铜板大,小的纽扣大。
这船载的客人也实在太多了。夜里鼾声如雷,好像是载了一船的青蛙似的,呱呱的响着。白天,则好像一天人们都在吃饭,这一堆人吃完了,那一堆人再吃,那一堆人吃完了,第三堆人再吃。
厨房小,碗筷少,只得轮流着吃。每日三顿,再加上这一轮流,就闹成了川流不息,整天吃饭的现象。
因此苍蝇忽忽的飞着,饭粒掉在船板上的,人们用脚踩着,踩成了烂泥之后,就在那里发着气味。
这船的气味非常之大,人们不能洗澡,船板不能洗刷,而那厕所太小了,不够用的,于是人们就自动的把厕所的周围都开辟了起来,又开辟了一个天然的厕所。
所以这船每当靠岸的时候,检疫处的人员都不肯上来检查,只坐着小汽艇来到了江心,老远的招呼着:
“船上有病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