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装着历史的档案袋(2 / 2)

我点点头,听他继续讲下去。

“我在抚顺呀,完成了工作上的任务,临回北京前,我又去看了一次龙教授,就这次去,他给我,讲了一个事,让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也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时候我不知道呀,我就跟他聊啊聊,然后就拼命的记,他说了好多我不懂的事,我也使劲的记,为了和他多了解一些,我后来呀,专门在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去沈阳,每天找他聊,听他说,最后整理出来好多笔记。”老先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着,又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个厚厚的文件袋,接着说:“这是他呀,头一次给我说的事,也是他送给我的,头一本办案笔记,加上我的整理,就这么多,其实类似的笔记呢,和记录他还有很多,但是解放后,他的身份问题,那些笔记呀,记录什么的,都被查抄了,是我后来,想尽了好多办法,终于争取了一部分回来。”

我好奇地抓起文件袋,拉开拉口往里面看,原来一个比刚才那个还破旧的笔记本和一叠文稿。

“还有其它的?”我问。

老先生使劲点点头,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也许是上了年纪,注意力比较分散吧,话头一转慢吞吞的说:“你不是问我,今天什么日子吗?今天呀,是我和我那老婆子结婚的日子。”

我恍然,难怪老爷子突然要喝一口。

“这个龙仕奇,就是我的岳丈人呀,我的老婆,就是他的女儿呀。”老先生笑呵呵地补充说。

我也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日子他想起说龙教授的事了。

我看着档案袋上面有个标签纸,上面写了一些字,我把档案袋拿了起来,才看清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几排小字:

玉林县王家河子镇

新娘杀夫案

乙亥年(公1935)三月十五(公4月17日)

我的眉头一紧,赶紧把档案袋放回桌面上,我不是什么公职人员,但我懂的像这种调查档案性质的文件是不能随便看的。

“看吧,看吧,没事,民国的事了,快一百年了,我当时记录的时候,就当做民间异闻来对待的,有些东西,现在来看,信不信,其实都没所谓了,再说了,像我这种老东西,今天睡着了,都不知道,明早能不能,醒过来,要是把一切呀,都带进骨灰盒里,也挺没意思的,对吧。”秦先生笑呵呵地说。

“这些都是书稿吧?”我问了个外行问题。

“本来是想发的,不过这些东西呀,都不适合公开,我把它们整理出来,也只是当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吧。”老先生笑着说。

我点点头,说实话,我还真的开始好奇里面记得都是什么东西。

“这么多,我可不可以拿回家去看呀?”我这人平时一看书都头大,把这一档案袋的东西都看完还真得做好思想准备。

秦先生笑着朝我摆了摆手说:“不用看龙教授的笔记,看了也没啥用,不学医的,就根本看不懂,都是一些,医学专业的名词和绘图,我已经整理好文稿了,你呀,只看我写得稿子就行了,这么多年了,你是第三个,看过这些文稿的人,我当时写的也蛮详细的,你就当小说看吧。你要是真感兴趣,我给你个电话号码,你去找一个叫泽的人,我其余的文稿,都在他那里帮我保管着呢。”

老先生说着,摸起桌子上的一张纸,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

是一个座机号,这年头还有人用座机也是蛮新鲜的。

“第三个?另外两个是谁?”我问。

“所有的文稿,我老婆子都看过,泽也都看过。”说着,老先生打起了哈欠,显得有些疲劳,看样子是因为喝了点酒,加上一口气和我聊了这么半天的缘故吧。

我和老先生聊天的内容并不多,不过老先生讲话速度慢,不知不觉的,已经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

想起老先生也没吃晚饭呢,只是喝了点酒,就赶紧把老先生安顿好,跑去厨房帮老先生端了碗虾粥过来,老爷子心情好,没一会就把一整碗粥喝了个干净,我帮他把房间打扫了一下,这才找了个方便袋子把他的档案袋装好,塞进我的背包里,踩着电瓶车回到了家里。

吃过晚饭,问了问女儿在学校的情况,瘫坐在沙发里,摸起来老先生的档案袋,抽出那叠手写的文稿,慢慢的读了起来,老先生的字迹流畅整洁,虽然夹杂了一些繁体字,不过我还是不费力气地能够理解,果然这一看,一个发生在那年代不被众人知道的离奇事件开始呈现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