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军屯(1 / 2)

钱粮参赞这种非在编官员就是自由。

东汉的政治组织与西汉基本相同,但是在光武帝即位之后便稍有损益。光武帝即位后,为了应付连年征战所带来的残破局面,下定决心要紧缩开支。

于是他颁下圣旨,裁减官僚机构,减少官员名额。这一举措让东汉王朝每年节省俸钱开支以亿万计,与此同时所带来的,就是中下层官吏的待遇下降。

相对于西汉,东汉的中下层官吏尤其是地方型的这些人,他们的仪仗待遇简单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简陋了。

但马伟是不受这种官吏人人痛骂的规章制度约束,他只是宋扬请来的参赞一名。宋扬何许人也?西凉义从的头领,枹罕城的军事力量第一号掌权者,不说是他的参赞就算是他手下的那些胡人骑兵犯了错误,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有那个御史因为这种事,而惊动了朝廷。

所以马伟从枹罕军营里面出来,就特意让李渊从主管马匹的赵平那里,牵来了一辆二马并驾的马车。

作为一个名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吏,赵平自然明白现在军营里面的财神爷的意思。新官上任,自然要抖抖威风嘛,不然以后还怎么服众。

来人呐,把那辆最好的马车拖出来,再找个赶车手艺最好的,为马参赞赶车!

这两马同驾的马车坐起来就是舒适,马伟在临上车之前,给了赵平一个赞赏的眼神。这让这个黄脸的汉子一阵激动,这是不是预示他以后可以多受到财神爷的照顾呢,嘿嘿,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坐在马车里面的马伟早就闭上了双眼,他哪里知道还呆立在辕门的赵平脑袋里面想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心中想的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劝捐。

劝捐和军屯这两件事的性质不一样,尽管枹罕的军屯是供应驻扎在枹罕城控制范围内所有的军事单位的军粮。但是西凉义从枹罕部作为朝廷的雇佣兵,自然享受了最高的军粮供应优先权。

就算今天马伟不去军屯催缴军粮,只等军屯那边收割入库之后,自然会有人将所需的军粮押解到这边的军营里的。

马伟此去,象征意义更多地大于实际意义。

但是劝捐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马伟一劝捐,那就是将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拿钱。在看看劝捐的对象,那都是些做生意有了不短的年份,人老都成精的富户们,或是坐拥大批田产地产,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地主。

一想到前世自己在各种批斗万恶的旧社会的电影或是电视剧里看到的这些人的满脸奸相,马伟就觉得和这些人打交道一定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

更何况在枹罕城的军事序列中,西凉义从枹罕部只是其中的一支。

在枹罕城中,还有两支同样是属于大汉军队序列中的部队ashash凉州特意拨给县属的一屯郡国兵和刺史耿鄙特意组建正在训练的骑兵曲。

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要省兵减政,所以他将西汉时的郡国都尉、边郡吏卒、郡国的材官、楼船、骑士等常备军都取消了。

但是后来为了应付战争叛乱不得不在各地方驻军。而且东汉末年,为了镇压日渐加剧的民众反抗。朝廷不断授于地方剌史太守等官员军事权力,又重用州牧的职务,地方剌史太守们完全拥有领兵,发兵,募兵的权力,内亲民事,外领军马掌握军政全权。

使得军队日渐军阀化,成为私人力量。

身为凉州刺史的耿鄙自然不例外,他觉得凉州的民风彪悍,可以征集到大批优秀的兵员。

他不惜重金,在枹罕等重地设置新兵曲。特别是枹罕这个新兵曲,是耿鄙特意嘱咐组建一支的骑兵曲。

这是因为耿鄙特别羡慕西凉义从超强的战斗力,但是作为一名汉人出身的儒生,耿鄙心理一直对胡人有着反感。

不过身为一方刺史,耿鄙自然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他一边结好宋扬这些亲向汉人的胡人骑兵统领,一边在枹罕等这些西凉义从的驻地设立骑兵新兵曲,以此作为训练模仿对象。

在他看来,西凉义从之所以犀利,也只是因为独特的训练方法和强悍的兵源而已。

不出三年,他耿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这些胡人滚回他们的部落放牛放羊,再也不用每次出征的时候都要看这些人的脸色了。

随着枹罕这边的新兵曲渐渐成形,西凉义从枹罕部的地位也就随之降低了不少。

近期的劝捐,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那只隶属于耿鄙的新兵曲。

这些都是和马伟一起坐在马车上的老吏田本告诉他的,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马伟更是觉得自己要抓紧时间将军屯的事情处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