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支威名赫赫,并且在多次西北平叛过程中,都立下了不小战功的军队。朝廷自然是不会吝啬的,每年拨下的军饷都远远超出同级的军队,就是和洛阳城中的禁军相比,那也是差不了多少。
而且鉴于胡人多贪财的特点,朝廷在下拨军饷中,一般还会附上不少金银珠宝之物。以此作为激励西凉义从多立战功、奋勇杀敌。
当然,这只是好几年前的美好时光。那段时间,西凉义从成了大汉军人们最羡慕的军队,在征召西凉义从的时候,不少汉人冒充胡人前来应征,他们都想在这里混得一口饭和一捧金银。
每月五石军粮的兵饷,这意味着一旦成为了西凉义从的士兵后,光是一年的军饷就可以换来一亩土地。这还不是边疆地区那种贫瘠的土地,而是三辅地区的膏腴良田。
即使是在西凉义从中战死,那所得到的抚恤金都比普通士兵高上不少。按照大汉军制,一名普通士兵战死后,朝廷会下拨三千钱左右的安葬费。这笔钱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发到阵亡士兵家属手头上的,也只有两千钱不到。
但是在西凉义从中,战死后的抚恤金却是实打实的五千钱!
在西凉,这笔钱可以让阵亡士兵安葬后。再为家里添上十来亩薄田,这就是朝廷以示对于精兵的优待!
在田本的这充满怀恋的介绍中,马伟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介绍完了辉煌时刻,接下来就是田本这位忠实的下属来对着马伟大吐苦水了。
自宋扬成军已有近十年之久,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宋扬军队的恰好经历了西凉义从的待遇由盛转衰的这个变革。
朝廷,民不聊生、帝王蒙蔽、国库亏空ashash当皇帝老子的,可劲地把国库里的钱搬到自己的小金库里,这位难得一见的灵帝还给自己的小金库起了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叫万金堂;当官的俸禄发不出来,就变了法子地创造出各种苛捐杂税,想方设法地从老百姓口中拔出一枚枚带血的铜钱;被逼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们,就只好学习四百多年前的那两位大泽乡的前辈,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让朝廷陷入了年年征战的泥淖中。
这种看似无解的死循环,让大汉王朝变得越来越虚弱,就连最为重要的边军军饷有时候都不一定拿得出来了。
在这种大的格局下,每年凉州拨给整个西凉义从的军饷也就那么多。每一支西凉义从能够领到的粮食也就那么多。
在田本这句无奈的叹息中,马伟接过了他递给自己的一支长竹简。
虽然马伟的语文不是太好,但所幸的是这凉州公文还是采用和后世简化汉字较为接近的一种字体,隶书所写。
跳过前面几句罗里吧嗦的公文固定格式,马伟还是勉强读出了最后的一句。
兹特向枹罕部交割军粮两万石,以资半年军用。
还好是给了自己两万石军粮,凉州那边没有给自己丢下一堆铜钱让自己买军粮,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剩下来的也就是为了接下来的秋季战役所要搜集的军粮吧,去军屯那里收割一点,战时的时候应该也会有点军粮调拨,这任务也不是太重嘛。
就在这时,边上田本的一句话,将马伟从天堂打入了地狱之中。
那个,马参赞。这里的半年,指的是从现今的七月起,一直到明年的开春。还有凉州方面这次并没有给我们调拨一定数量的金银财宝,这就意味着我们枹罕部在接下来的秋季战役中,士气将会遭遇很大的打击。
原来半年是这个意思啊,但最后的那句士气将会遭遇打击,这又是什么意思?
田本迎着马伟疑惑的目光解释道:我军构成特殊,皆是胡骑。这胡骑打仗,必须在战前搬下重赏。只有在事先规定好了,每个首级值多少钱,我军的士气才会大大提升,而借此士卒们才愿意奋勇杀敌。
原来是这样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也是仿照了当年秦军的制度,加上顺应北地彪悍民风才渐渐演变出来的一种风俗。
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将军队的士气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大提升,但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其中最大的两个负面影响便是军队军风军纪的败坏和对战争成本的急剧增加。
若是自己日后掌握了西凉义从这支劲旅,一定要从根本上对这支军队进行大改造,不能让阵前悬赏这一恶习败坏了整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