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年才俊(上)(1 / 2)

三国游侠列传 夜轩冕 1833 字 2020-10-26

接连数日,夜羽果然在英雄楼内见到那少年儒生和几名同伴都会准时到来。

反而是陈子远所讲的那名形貌古怪的青年儒生,一直都没有出现过。

夜羽每日坐在几人身旁桌子,静静地聆听这几人的交谈,发现他们居然无所不谈。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儒道法墨阴阳等诸子百家,包罗万象,简直就像是活词典一般。不由地暗叹道,“这些人果然是所谓的青年才俊。”

这一日,几人说了半个时辰春秋人物的闲情逸事后,却是齐声一叹。

“孔明下旬便要随尊叔父至豫章就任,日后何时才能再见?而庞士元半月前却已经去了江东,无法为你饯行。”坐在少年儒生左首那位面容清秀,丰神俊朗的青年儒生开口道,“我下旬亦要返回中原一趟,因我父母已经托人来信。”

一旁夜羽暗忖果然如此,这少年儒生便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的大名,后世之人谁不知晓。

特别是《三国演义》流传后的几百年间,诸葛亮更是等同于智慧的化身。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早孤的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以及妹妹等人,一同跟随收养他们的叔父诸葛玄,为躲避战乱而至荆州襄阳。

因为荆州刺史刘表大力提倡治学的原因,荆州学术气息浓厚,诸葛亮一心求学,于是便随有“水镜先生”名号的颍川司马徽求学,因此而结交了众多青年才俊。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也正是曹操为报父仇而东征徐州陶谦的同一年,袁术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因此而和兄弟妹妹一同跟随叔父至豫章上任,直到后来诸葛玄被朝廷任命的新豫章太守朱皓取代,重新返回襄阳,诸葛亮才再次和徐庶庞统等朋友们重新聚首。

夜羽心头暗自盘算,和诸葛亮一起的几人,说的就是诸葛亮和其叔父至豫章的事情。

另外一位颌下微须的青年儒生点头道,“如此我便和广元兄同行。”接着望了一眼另外少年儒生右侧那位面容刚毅的儒生,询问道,“元直又如何?”

“公威又不是不知道,我自然只能呆在襄阳,哪儿也去不了!”被唤作元直的儒生面容刚毅,轻声一叹道,“我如何能回家乡?当日我义愤之下,仗剑伤人,为官府所逮,幸亏友人相助,才得以逃脱,此后游学天下,羁留他乡,终是无法回乡。”他接着精神一震,轻声笑道,“今日不说此等丧气话,众人离别在即,我却不能破坏大家的雅兴。”

夜羽心中暗动,看来和诸葛亮一道求学的青年才俊都聚集一处了。

被唤作广元兄的自然是石韬石广元,元直就是徐庶,另外一人自然是孟建孟公威,还有几人刚才提到的去了江东的庞士元则是庞统。

石韬道,“众人离别后,无法再像往常一样,尽兴交谈,实在可叹啊!”

徐庶笑道,“我等皆有大志,无论身在什么地方,都应当精图上进,不能荒废!对了,但不知道孔明的志向如何?”

诸葛亮巡视了同桌的徐庶三人一眼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卿等几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石韬反问道,“然则卿又如何?”

诸葛亮仅仅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却笑而不答。

夜羽轻轻一拍身前桌面,喟然叹息道,“然则何谓有志者?”

包括那诸葛亮在内,所有人都转头朝夜羽望来,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

徐庶浓眉高高扬起,傲然道,“自是以自己一身才学,辅助明君,扫平宇内群雄,伸张大义于天下,匡济百姓于倒悬。”

夜羽道,“或者即是所谓重整纲纪吗?那为什么诸位不向朝廷出仕,却辅助什么明君?”

那位颌下微须的儒生道,“当今的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也!如何能够成就大事?”

“徐元直,石广元,诸葛孔明,还有一位是孟公威吧?”夜羽摇头笑道,“原来如此,你们并不把当今天子放在眼中!”

四人闻言动容。

徐庶不悦道,“足下莫非夜翔实?何必刚一见面就如此污言相向?”

“你们居然知道鄙人的名号?荣幸,荣幸!”夜羽行礼后道,“天下何来明君?既然各位准备学成之后,投靠明君,又置天子于何位呢?”

“天子还天子,我们所投明君还明君!夜兄为何非要将两者并列?”石韬眉头大皱道,“辅助明君,扫荡天下纷乱,而奉天子,又有何不可?”

夜羽呵呵笑道,“是这样吗?那么何为君呢?”

徐庶不假思索道,“能除民害而扬朝廷之威严,为朝廷所分封者,才可为明君,譬如齐桓晋文也!”

夜羽心头暗自一怔。

原来是这样!

因为后世一向以“君主”两字为一个固定词组,用以表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等同于大王,皇帝,天子之类的称呼。因此自己也时常把“君”和“皇帝”以及”天子“等混淆一起。

而历史上,君一般指被最高统治者分封的,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比如说所谓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分别为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

他们是并非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过是被最高统治者分封而拥有自己封邑的诸侯而已。

徐庶口中所谓的“明君”,无疑也是如此的人物。

即使齐桓晋文等人,虽然贵为春秋霸主,也不过是周王名下的地方诸侯而已。

夜羽心思电转间,不由地轻声笑道,“以你们的智略和眼光,难道还看不出来大汉气数已尽吗?”

众人心中一凛,将目光全部凝聚在夜羽身上。

夜羽神色自若地挥挥手道,“这是事实!而且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徐庶倏然起身,沉声道,“汉室民心未失,何来气数已尽的说法?足下可知如此说法,乃是大不赦的罪名?”

石韬和孟建眼神急速跳动,脸上露出错愕的神色,显然是为夜羽的话感觉到无比的震惊。

诸葛亮则暗自皱眉,心头似是在揣度夜羽说出此番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