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英雄楼内(1 / 2)

三国游侠列传 夜轩冕 1802 字 2020-10-26

船至武昌时泊岸,供船上旅客补充所需物品。

夜羽和甘宁相惜而别。

甘宁怀着对夜羽建议他先谋求外放江夏边缘县城,然后再图谋秘密召集往日兄弟,最后脱离黄祖,依附其他势力的建议,径自返回江夏,夜羽则转搭一条直接行往襄阳的帆船。

对夜羽来说,此次特意离开曹操,前往南方,一方面固然是极不情愿面对曹操军内部小团伙之间的争权夺利,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圆自己下山时的梦想。

他曾经向左慈透露自己只想会见天下豪杰的心愿,初时因为自己一身武艺低微而无奈放弃,但随着后来在雒阳吞食了“百草丹”后功力大进,自觉能够和天下高手较量,因此当日的那个念头又重新兴起。

在徐州时,夜羽因为心存顾虑,而错过了和关羽相见的机会,但正是这个事故,反而让他对那些后世流传的三国一流武将更加大感兴趣。

张飞,太史慈,甘宁三人都让他见识到各自的独特魅力和风范。

这三人都并非那种单纯意义上,只知道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已。

他们有谋略,有胆识,同时目光卓越,但更难得的则是他们的情意无双。

张飞对刘备始终如一的忠诚自是不容怀疑,而太史慈明知刘繇无法成就大事仍然不离不弃,甘宁仅因原先一道游侠江湖的兄弟而羁留江夏,都表现出了乱世中难得一见的情义。

夜羽由三人身上想到自己和曹操的关系。

自己终非这个时代的人物,有一些观念早已经是根深蒂固般地深藏心底,亦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有所改变——就如张飞的忠诚,太史慈的不弃,甘宁的情义一样。

首先的就是永远无法成为曹操的麾下将领或者谋士之类的身份,而为曹操效力。

可以说,这时代最大的也是最束缚普通人才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夜羽完全不具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夜羽作为一个后世人和三国时代普通人才们的最大区别。

他表现出来的个性,更接近王越般的游侠,会因为一己的感情而意气用事;或者是左慈般的道士,不受任何的拘束。

亦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成为王越和左慈两人的徒弟。

十多日后,夜羽终至襄阳。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出自《左传·襄公四年》)

《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将天下分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由此而奠定了中国日后的大致疆域。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则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至于其他如《尔雅》,《淮南子》,《周礼》登古典中关于九州的规定虽然各有不同,但无论哪一种说法,荆州都是铁打不动的其中一州。

东汉则置十三州。为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

初平元年迁至襄阳,在属地内励精图治,大力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又采取了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等措施,招揽各方人才。

数年之后,荆州从“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情况,一举变成“沃野千里,士民殷富”的太平之地。

夜羽到达襄阳城的时候,正是刘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

襄阳城内的居民,和中原各地的普通居民相比,每人脸上都挂着后者所不具备的,对自己生活感觉道异常满足的笑容。

中原战乱纷纷,但荆州境内的局势,却难得地稳定太平。

当日夜羽至益州,徐州的时候,都极不适合地碰到两地或者发生了叛乱,或者遭遇外界兵临其境,因此而导致了平时也算稳定的两州境内的百姓,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和悠闲,需要为局势的不稳定会否牵扯道自己而担忧害怕。

但此时的荆州民众,则没有那样的顾虑,因此向夜羽全面地展示了这乱世中难得的平稳一面。

行走在大街上身着麻布织就的朴素衣裳的普通民众们,与那些身着儒装的年青士子们,还有衣冠楚楚的商人们,步履之间透露着一股说不出的不急不躁的懒散味道,仿佛即便是天塌下来都无法使他们露出惊慌失措的神色一般,分外闲情。

襄阳城自成为荆州治所后一年,王越的英雄楼,也开张大吉。

原先规模不过和陈留城内的英雄楼一般大小,但随着襄阳日益繁华,规模逐渐扩大,最终有雒阳城内英雄楼的四分之三般大小。

而因为刘表采取了开经立学的措施,并使綦毋闿,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称之为后定,因此从从关西,兖州,豫州而来的为躲避战乱的士民多达数千人,其中豫州颖川士人的数目也颇为客观。

颖川自被董卓指示李傕郭汜率领士兵攻破并且洗劫一空后,郡内士人四处逃散,荀彧郭嘉等举租迁徙至冀州,司马徽等人则至荆州襄阳。

其他如和诸葛亮交善的徐庶,石韬石广元两人也都是颖川人,还有孟建孟公威则是汝南人。

襄阳英雄楼内的客人,比起此时雒阳的总部多出一倍有余,和当时夜羽刚随左慈到达雒阳时的人数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