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怎知道汉室民心已失否?”夜羽不以为然道,“天下民众,处处沦为盗贼,难道不正是汉室大失民心的表现吗?”
“现在这时刻,正如当年秦失其鹿,天下人奔而逐之的情景。”
“又要改朝换代时哩!”
徐庶愤然道,“足下之言,何等荒谬!”
“一点都不荒谬!”夜羽摇头道,“试问,四百年前,天下可是姓刘?非也,彼时天下乃是姓嬴者。八百年前,天下可是姓刘?姓嬴?皆非也,而是姓姬。再往前推,一千两百年前的天下,乃是殷商;一千八百年前的天下,乃是夏禹所传掌。”
“纵观古今,何来万代千秋之说?”
夜羽说到这里后,稍厅片刻,接着再道,“难道在座的诸位居然都以为,汉室真的就能够千秋万代,连绵不绝吗?”
始终没有开口说话的诸葛亮笑道,“夏亡是因为夏桀残暴不仁,商灭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秦失天下是因为急政暴虐……”
夜羽断然摇头道,“那么周又因何而亡?”
众人愕然。
须知夜羽如此贸然打断诸葛亮的话,是十分无礼的举动。
徐庶道,“周因诸侯过强……”话说至此的时候,猛然间醒悟到夜羽的用意,当下闭口不语。
夜羽点头道,“不错,周因为诸侯过强而亡,那么本朝呢?”
“光武中兴是得河南豪强之力,因此对各地豪强只能采取纵容而无法成功加以约束,因此各地豪强虽然无诸侯之名,却胜过诸侯多矣!”
诸葛亮淡淡道,“眼下虽是乱世,若有志者同心协力,犹能拨乱反正,重整朝纲!”
夜羽嘴角逸出一丝笑意,道,“天下间,怎么会有不灭的王朝呢?”
“潮起而潮落,日出又日落,生生却灭灭,此所谓道也!”
“盛极而衰,大乱后才有大治,才是正道。”
“始皇帝自以为功劳盖世,超过三皇五帝,乃定下皇帝之号,又以继位者为二世,三世……及至万万世;霸王阿房宫一炬,秦王朝却就此灰飞烟灭。”
“高祖起自草莽之中,正应了陈涉所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天下焉有不灭的王朝?”
孟建石韬两人脸色微微一动,露出赞同之意。
夜羽悠然道,“何为正统?”
“天下又是谁的天下?”
“并姬家的天下,也并非嬴家的天下,同样不是刘家的天下,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众人包括诸葛亮在内,都露出深思的神色。
夜羽继续道,“若无民众的映衬,如何能够显示出上位者的威严?”
“而且,也只有民众才是根本!”
“这亦是古往今来所有上位者力求能够被自己彻底掌握的力量,所谓民心者也!”
“董卓之败,并非刘家没有失去民心,而是董卓没有掌握住民心。”
徐庶眉头大皱,转头望了一眼身旁的诸葛亮,沉默不语。
石韬却露出饶有兴致的神色,询问道,“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夜羽道,“换个角度看看又如何?若是董卓掌握了民心,他便不会招致灭亡,反而大有可能会成功取代汉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民心啊民心!也不会永远一成不变!”
“当权者如果清明,与民无扰,那么民心便能够向往之;当权者若是昏庸,政策失当,造成政局混乱,民心也会逐渐改变他们的对象……这却是他们期望出现新主的重要原因。”
孟建石韬轻叹一声。
诸葛亮缓缓摇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足下之言,虽然句句在理,但又何须将自己的理念,强加至我等身上呢?”
夜羽哑然失笑道,“既然为辩论,又何来强加理念之说?”
徐庶脸上终于露出不悦神色,沉声道,“我等自在此言论,足下却不请自来,言语间又明显存有敌意,显然是有所为而来。若非如此,为什么偏偏只有足下来搅事呢?”
夜羽轻声蓦然吟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圣人不因为接舆的放纵,而恼怒在心。元直是否需要检讨自己的品行,可有遵循圣人之道吗?”
徐庶脸色瞬间青红不定。
儒家以孔子为圣人,自然而然地以孔子的行为当成自己修行的标准。
因此徐庶才会被夜羽说地哑口无言。
夜羽并没有继续和徐庶纠缠不清的意图,喟然一叹,道,“大汉朝经过四百年的运转,早已经是病入膏肓,千创百孔,再也支撑不住哩!”
孟建和石韬两人交换了一个惊讶无比的眼神,同时出声询问道,“尊驾为何如此肯定?”
夜羽淡然一笑,道,“只因黄巾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