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等粉条出来后,焦家一家子高高兴兴的镇上了,不过没让赵玉筝去,只是谁也没有做过生意,自然不知道做生意的门道,一天下来,賺的刚好够摊位费。这让焦家的心又从高处摔了下来。
明明有希望,结果失望更大。
焦母又想说什么不好听的话,被家里男人给拽住了,焦父是想赚钱,但是也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賺的,卖不出去是自己的事儿,跟儿媳妇儿关系不大,大不了他们自己留着吃好了。
可是焦文武却觉得能做出这个东西的人,必然也有好的门路来销售,再坚持几天还是如此够,他最终还是去找赵玉筝问原因。
“嫂子,这么些天了,这东西就没几个人买,大家都不知道这是啥东西?咋能卖出去呢?”
赵玉筝也有点纳闷问“为什么没人要啊?这个东西我看了集市上并没有啊!不是物以稀为贵吗?”
“那些人觉得贵,而且还不会吃。”
“不会吃?那你们明天卖的时候和人讲,怎么做这个粉条的法不就行了。”
焦文武愣了,谁卖东西还告诉别人做法的。
赵玉筝一看就知道他们没有和人说这东西怎么吃,这个年代还没有售后服务意识。不过人也都很实在。
这年头手艺活儿是不会外传的,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有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儿的说法,手艺就是他们的根儿。有些自己家人都不讲更何况是个外人!
“嫂子咱们这手艺要教外人吗?”
“为什么不教?”
“你教会人了,咱们的秘方不就没有了吗?没听说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可是这样咱们能卖东西啊!而且这也不是啥难的,琢磨琢磨就会了,再说你把这些教出去了,也是共赢啊!”
“啥时共赢?”
“共赢就是,他占便宜你也不吃亏。”
看着小叔子还不理解就继续说“你看那些买东西的人,学会怎么用粉条做菜,咱们的粉条换成钱,这就是双赢,也是共赢。”
焦文武这才明白,说道“嫂子你会做的多。明儿你跟我一块儿去集上卖行吗?”
早就想要出门的赵玉筝就等着这句话呢!不过仍然装模作样的说“我去没事儿,可是爹娘那儿咋说?”
“爹跟娘那儿我来说,其他你不用管,想想这东西有几种做法就行了。”
赵玉筝就等着这话呢!虽然她有点不信自己的公婆会让她跟着去,但是有机会总比没有机会强!
也不知道焦文武怎么跟他爹说的次日赵玉筝果然被同意可以跟着去了,焦文杰也闹着去,被他娘给拦在家里了,头一次觉得装傻不是个明智之举,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安静的跟着他爹在家坐粉条。
平常其实是焦文武跟他爹来的,焦父多少还是见了些世面的,只是自己大儿子智商有疾,自己带着大儿媳小儿子出来,哪怕他们行的端,可也是好说不好听。所以这次让焦母带着焦文武和赵玉筝叔嫂俩来了。
按照赵玉筝的方法,这天背来的粉条早早的卖完了。在这个镇子上还是有些有消费水平高的人的,而且赵玉筝又能教做的方法,这个东西又顶放过年来亲戚也是一道新鲜菜。
如此几天,赵玉筝就摸清了,同时觉得镇里消费水平还是有限!在这儿卖挣不了多少?想挣大钱还得想法子,她想进城,再去瞅瞅新的市场,可能也会有新的机缘,这样她说不定有可以打开一个新局面。
这天卖完回家赵玉筝吃完饭看大家都在就把自己想法说了。当然有些不当讲的她是不会说的。
“爹,娘,咱们的粉条能放也经济实惠,在镇上能卖完,可是我觉得想挣大钱,还是得去城里头。”
其他人还没说话,焦母就忍不住了,嘴比脑子快道“别想着一口吞个大胖子,咱们得稳扎稳打的才行,我觉得在镇里咱们能挣不少呢!”
“这个确实能挣一些,可是长远考虑,咱们得去看看新的市场。不然啥时候也富不了!”这几天焦家听她的话挣了些钱,这让赵玉筝多少有些说话的底气。所以敢直接反驳焦母。
焦母还想再说,被焦父摁住了,焦父道“玉筝,你说的我们都知道,可是咱们是农民都没进过城,城门面朝哪儿都不知道,也不认识一个人,能在哪儿摆摊?收多少管理费!咱都不知道去也是白搭啊!在镇上虽然卖的少但也是活钱啊!”
“这些不去,咱们永远都不知道啊!”赵玉筝觉得这家人有些无语,这就容易满足了,不愿意再往前踏一步了。但她不放弃的一直磨着。
最后焦父也被洗脑了说,“你说的也是,路趟一遍儿下回就知道咋走了,你都敢,我们有啥怕的。这样吧!明儿咱们几个先去城里看看,笑笑跟你娘还有老大家的在镇上!”
赵玉筝一听有门赶紧为自己争取道“爹,能让我也去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