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懂得沟通才能有合作(2 / 2)

在对话中,听者可能不时扯一些附会的话,表示对其所言赞同,此即所谓附会语。大致说来,附会语主要有两种:一是重述对方所言,二是为所言帮腔,其中往往还夹杂着某种赞同的意思。

4.要在适当的场合,选择适当的时机。时间是“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准确抓住,并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什么原则。讲话时要“及时”切人话题,这就要掌握“切人”的时机,首先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展开话题,并逐步深入,进而达到目的地。

5.良好的思维姿势

说话中频繁出现“然后”、“接下来”、“还有”这类目的人,其思绪紧凑,很有连贯性。与这类人谈话、聊天,会相当轻松、愉快。另一方面,与这类人交往,较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因此,语言沟通着重研究异常的说话速度与深层心理的关系。比如,平时能说善辩的人突然变成口吃;或者,平日说话不得要领的人突然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引起他们心理上的重大变化。

在工作场所也是一样,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如果突然话多得令人感到不自然,相信此人心中一定有了不愿他人知道的秘密,这种判断绝对不会错!

一般说来,没有自信、心怀鬼胎的人说话则慢慢吞吞而无节奏;相反,当他理直气壮的时候,说话必然有节奏感。

其实,一个话题展开,一般也应该是分层次和节奏的,如果一个话题总是一个劲地往下说,不作任何停顿,谈很久才能告一段落,这种人心中必有某种不安,是害怕别人从他话中挖掘问题,却又装出一副很权威的样子。相反地,有的人总是很快地轻易下结论,也是害怕别人反驳,故意给人制造一种“没有其他结论”的印象。

还有一种人,拖泥带水说了半天,不肯明确下结论,而在说话快结束时,常爱加上诸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可一概而论”等类话,这是不敢言责自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