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万字爆更~地雷+500……(2 / 2)

夏娟给宋明瑜发了个红包:“今天小饭馆没开张,咱们之间,我是长辈,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是理所应当。”

宋言川的那份自然也不会少。

许久不见,薛绍如今肤色黑了一点,但精神头却比在夏家那会好了许多,张口也跟着叫她“明瑜姐”:“特别感谢你照顾我妈,我俩现在租了个独门独院,等开年收拾好了,请你和言川,还有胡同里头大家都去暖房。”

母女俩打算过年就在新家呆着,聚聚人气儿,毛小静则是要回老家去,和宋明瑜约定好年后提前两天过来,“明瑜姐,饭馆你就别忙活了,到时候等我回来收拾,很快就收拾好。”

这一年对于小毛来说,是过山车的一年,先是在老家山穷水尽,感觉走投无路,后是进城打工,却遇人不淑,谁能想到最后她的工作竟然落在了小饭馆上。

毛小静数工资的时候手都在抖。

厂里帮她追回了当保姆那会的工资,后头到小饭馆,三十块钱一个月。

她吃住都在小饭馆里,平时又节省,后来又帮忙煮酸辣粉之类的,明瑜姐偶尔会给她发点辛苦费,到过年时,她手里头整整攒出来足足一百九十块!

这比爸妈在乡下刨黄土一整年都要挣得多啊,小毛乐滋滋地跟宋明瑜“炫耀”,“我买了特别多南城的好东西,我爸妈还有弟弟妹妹肯定都特别喜欢!”

杜清也来了,送了一副手书的贺岁小札,满满的墨香味,这位才女还是一如既往地矜持文雅,特地送了宋言川一套……习题册,“书中自有颜如玉,新年学业有成。”

宋小朋友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耷拉着脑袋说了一声“谢谢杜阿姨”,等杜清走后,抱着那一套课外辅导书唉声叹气:“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宋明瑜笑得前仰后合。

秋姨带着妮儿从江阳上来,给宋明瑜送了一条猪腿肉,两人都特地换上一套新衣,看得出来,如今江阳的日子也比之前好过了不少,秋姨满面笑容,“幺妹,今年给你供的菜一定比去年更好!”

就连吴书记也亲自跑了一趟针织胡同。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吴书记这一年可谓是春风得意,毕竟针织厂中间加了个“总”字,他的功劳是最大的,再加上开年后厂里的一系列计划,如今他这个总厂书记是走到哪儿哪儿有面儿。

他当然没忘记宋明瑜之前帮总厂刷了一波口碑,这回来,专门给宋明瑜送了一盒好茶叶:“留着平时喝,客人来了也能用,多体面。”

盛凌冬也来了,年前他忙得脚不沾地,旧货市场那边都是又请了个人在看,不过过年的礼数他却一点没少,礼盒提过来,里头是一条羊毛针织的围巾。

这礼物也未免太丰厚,宋明瑜却没推辞掉。

“去年我们俩算是彼此照顾生意了。”盛凌冬爽朗一笑,“希望今年宋老板多关照我生意,赚钱的事儿算我一个。”

“当然!”

话说到这份上,宋明瑜只好收下来。

羊毛的这年头可贵得不行,必须要小心呵护着。

盛凌冬又给她讲了讲之前林姐那批衣服的最新进度:“我联系到一个老板,算是有点交情,他那边可以帮忙把衣服挂在店里给卖出去。”

这算是春节里头宋明瑜最喜欢的一个消息了,宋明瑜赶紧就转告了林香。

尽管盛凌冬说还要再跟那边联络看看,具体是怎么算费用,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这些细节都还不确定,但林香还是很高兴。

这事儿总算有个眉目了。

她干脆就趁这个机会跟宋明瑜提了想法:“咱们两家要不要一起过除夕?”

大年三十的团年饭,按惯例都是在自家过,但林、宋两家关系好,一起过完全没问题。

“大过年的就是图个热闹,你们俩在隔壁过,还不如咱们把中间院门打开,一起吃。”

“好啊!”宋明瑜欣然同意,“到时候咱们把电视搬到堂屋里来,正好一起看,让高阿姨她们也来。”

高彦芝的老家最远,她这次回来还给邻居们带了老家的土特产:“米粉,跟南城这边的不一样,特别细。”

今年厂里效益好,她又做了副业,这次回老家去,腰杆都比往年挺得直。

“新民他姐姐姐夫开始还怨我们让爸妈上来带小蝶,结果我把麦乳精往桌上一放,他俩就不吭声了。”

人穷志短,手里头有了大团结,说话声音也敞亮,蒋晓霞也深有同感:“去年回去的时候还穿得灰扑扑的,又一路挤客车,不知道的以为我是去打秋风的。”

今年呢,新衣服穿在身上,手里提着年礼,谁家都来问一声:“是不是徐家那个儿媳妇回来了?”

就连婆婆对她都客气了三分!

众人相视一笑,赚了钱,这年就是好过!

……

大年三十这一天早上,宋明瑜是被爆竹声闹醒的。

外头噼里啪啦的,似乎还不止一家燃起了鞭炮,胡同里头有小孩儿跑了过去,欢天喜地的语气,“过年啦,过年啦!”

夏亚军他老婆无奈的叫声紧接着响起:“谁又把我们家煤饼子给撅翻了,这大过年的,看着点路行不行!”

对门的老乔两口子屋子里灯也亮起来了,宋明瑜披上外套,把羊毛围巾围在脖子上,刚推开窗,外头的凛冽寒风就涌了进来。

冷!

张新民和高彦芝牵着女儿小蝶,穿得严严实实的,小姑娘手里头还拿了个灯笼:“明瑜姐姐,我们去逛百货大楼!”

“明瑜啊,你要不要酱牛肉,要是等会陆稿荐开着,我给你带点回来呗?”

“行啊,谢谢高阿姨!”

高彦芝一家人说说笑笑走了,宋明瑜“嘶”了一声,赶紧把窗户关上,搓着手,就这么一会儿,她手都快没了知觉。

宋言川早就穿得整整齐齐,就等着她发话:“姐,我找景行哥和陈念嘉一起玩,行吗?”

小不点在家困了个够呛,好不容易从双河回来,还没得意多久,他景行哥就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压着他先把寒假作业赶完。

宋言川那两天没少在家唉声叹气,大过年的,就他一个人最可怜,还得写作业。

可真把作业一口气给写完了,陈景行主动邀请他一起放鞭炮去,宋言川又觉得这样真好,轻松得不得了。

“行啊,你小心点,注意安全。”

“知道啦!”

宋明瑜这才悠悠地打了个哈欠,在困顿的睡意中,慢吞吞地往堂屋走,烧热水,洗脸刷牙。

等她这边收拾整齐,林香和陈继开两口子也过来了,开始商量几点做团年饭。

决定要两家一起过除夕,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宋明瑜就和林香一起,跑了不少地方买食材,一开始宋明瑜还想着要吃火锅,奈何这年头在家吃火锅不太方便,就连北方涮羊肉的锅子这会儿南城都还没有。

于是她干脆调转思路,打算做几个最符合本地口味的菜——泉水鸡,太安鱼和毛血旺,剩下的菜交给林香负责。

南城的男人过年也得下厨,陈组长吭吭哧哧的,最后勉勉强强报上一个“番茄炒鸡蛋”,也算是蒙混过关,不过宋明瑜却眼尖地注意到了陈组长的变化:“陈叔叔这两天怎么这么……听话?”

这可不像是陈继开的风格,胡同里谁不知道陈组长是最好面子的,什么时候见过他这样屁颠屁颠地跟在林香后面,那叫一个说东不敢往西,林香还没抬手呢,他自己先就把桌子板凳搬到了宋家堂屋里去。

电视机在这边,今天就在宋家这边吃饭。

宋明瑜问道:“陈叔叔该不会又犯错误了吧?”

上一回陈继开这么听话,还是物价上涨那回被自家弟弟坑了,买了一大堆毫无用处的白布,这才过去没一年,总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吧?

林香低声跟宋明瑜八卦:“这回去老家,你陈叔叔受了点气。”

她轻描淡写地给宋明瑜描述了一遍经过。

说来事情也简单,就是吃团年饭的时候,陈继开的弟弟陈继先又聊起了之前囤货的事儿,“跟我和你陈叔叔说,囤货囤砸了,东西都烂在手里卖不出去,问我们有没有办法。”

“问他买了什么,一口破了底的锅,他能花一百块钱买回来,能有人买吗?卖不出去还问我们怎么办,那不就是等着找冤大头。”

林香以前很好说话,但自从上次和陈组长吵了架,宋明瑜跟她说有什么火气就要发,不要闷着憋坏自己,她现在不想忍了,那夫妻俩还在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她都不搭理。

陈继开直接就把事情给拒绝了。

“继先,景行年纪还小,刚刚上初中,正是学业最紧张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小孩就要去挤轮渡上学,念嘉明年就要五年级准备考初中,我们家确实没钱。”

陈继先还不死心,陈继开却吃了之前的教训,反正八卦太极他是打得一套又一套,让他承诺自己来收拾烂摊子那是绝无可能。

“你自己看着办,你都这么大人了,总不能把自己饿死吧,而且你自己也是工人。”

他还没忘了自己摆摊的事儿呢,要不是自己机智赶快去把那堆烂布给卖了,林香还跟不跟他过日子都不知道。

那简直是陈组长的黑历史,自己堂堂宣传科小组长,为了啥才不得不跟做贼似的跑去观音街摆摊,还不是因为他这个扶不上墙的弟弟。

现在陈继先想故技重施,陈继开也不吃这一套了,这下陈继先两口子就急了,他们巴巴地做一桌子好菜请哥嫂吃饭,不就是为了钱吗,要是要不到钱,谁乐意请客吃这么好?

关键是陈继先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宋明瑜姐弟俩和林香关系好,张着嘴巴就嚷嚷,说林香两口子宁愿把钱给外人也不给亲弟弟,林香火冒三丈,直接把陈继先怒怼一通。

陈家谁也没想到林香也会发脾气,还一点不让步,这么强硬,后来两口子不敢再提,但对哥嫂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下来了,“等第二天咱们回来,你陈叔叔才发现,那边给景行和念嘉的压岁钱,加起来还不到咱们给他们孩子的一半。”

“不过这下好了,继开说,明年他一个人回家,我和景行念嘉都不用去了。”林香冲宋明瑜眨了眨眼,“也算是少了个麻烦事儿,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在家多裁两件衣服。”

宋明瑜忍不住就给她林姐比了个大拇指:“林姐,你真厉害!”

要不说兔子急了也咬人呢,林香这种平时温温柔柔的性格,要是爆发一次,那攻击力强得可怕。

宋明瑜在心里默默地为陈组长点了根蜡烛,大过年的,这哪是受了一点点伤啊,简直是“亿点点”,林香弯了眉眼:“还是得手里有钱,心里才不慌,等开年了,我还得好好琢磨做衣服的事儿。”

听彦芝说,厂里搞针织副业的女工都买上了什么《针织画报》,就是为了学里头的花样,她也可以嘛!

大年三十下午,陆陆续续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厨房里三人忙忙碌碌,陈景行带着弟弟妹妹布置桌子拿碗筷。

冬天天气冷,两张桌子都放在了堂屋里,挤挤挨挨地并着,要不是这样,连过路的地方都没有。

林香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外头已经是薄暮时分。

电视机里头还没开始新闻直播,她赶紧叫宋明瑜:“明瑜,厨房里头先别管了,让你陈叔叔收拾,咱们换菜去!”

“来啦!”

换菜是团年饭不可缺少的一环,家家都把年夜饭里头拿一道招牌菜出来与邻居们交换。

于是,林、宋两家的团年饭上,泉水鸡从大锅变成了中锅。

与此同时,桌上多了一道高彦芝家的红烧肉,一道蒋晓霞家的蒜薹炒腊肉。

老乔家两口子吃得简单,换来的是一罐子炼乳——这东西比年夜菜还金贵呢!

说是年夜饭,却不是只吃一回,各家先是吃一轮垫垫肚子,到八点的时候就停了筷子,剩下的菜用纱帘罩上,赶紧来宋家小院里头看春晚。

年夜饭能等,春晚可不能!

主持人赵老师站在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话——

“亲爱的各位观众,晚上好,这里是北京工人体育馆,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里进行现场实况直播!(注)”

“来来来,咱们先吃点零食,这开场就要串一会儿呢。”

宋明瑜深知春晚不会上来就表演节目,赶紧招呼几个小朋友把什么罐头、糕点之类的这会儿就开来分享,“今晚上咱们慢慢吃,慢慢看。”

陈继开一边看,一边就点评上了:“今年这个场子怎么黑乎乎的。”

“陈组长,你不晓得呀,这是第一次来工人体育馆搞春晚,黑乎乎的也不稀奇。”高彦芝说道,“听说这回还有专门的纪念章,你们抽没有?”

林香笑着回答:“抽了呀,春晚不是搞那个什么,赞助券嘛,只要到银行去说赞助他们一块钱,就能领一张,我和明瑜都抽了。”

“我也抽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中,全国那么多人呢,要轮到咱们也太没希望了。”

“我就没抽。”蒋晓霞说道,“一块钱,拿来干啥不好,我赞助他那个节目,要不是明瑜家里有电视,我还看不着——彦芝,你就别琢磨了,肯定轮不到你们,就当是买了个喜庆吧。”

也只能安慰自己了,不过转念一想,这自己给“筹款”来的春节,看起来还真不一样。

总感觉好像这个演员身上的衣服有自己的一份,那个节目的演出也有自己的一份。

沉浸感特别足!

这份参与其中的沉浸感,甚至冲淡了这一届春晚黑漆漆看不清人影的缺陷。

等《万里长城永不倒》响起来,宋言川还特别积极主动地为这首来自《霍元甲》的主题曲倾情领唱了一番,最后当然是被他姐强制喊停。

高彦芝直拍大腿:“这言川唱歌儿,比寺庙里头和尚念经还厉害。”

宋言川自己还不信呢,转头去问陈念嘉:“我跑调啦?”

陈念嘉都不知道怎么说:“……你没有调。”

所有字都在调上难,但更难的是像宋言川这样一个字都不在调上!

歌曲之后,又是粤剧,又是杂技,看得一屋子人是一会儿惊叹,一会儿惊吓,又到了春晚最精彩的部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喜剧小品,一屋子人笑得前仰后合。

“比去年的《吃面条》还要好看!”

小品这边缓缓落幕,另一边,女排的队员们个个面带微笑,上了舞台。

先是恭祝了观众们春节快乐,写满女排名字的排球放下,紧接着,一台计算机出现在了视野中央。

“接下来,就是揭晓咱们幸运观众的时刻,全国所有为咱们春晚投出赞助,拥有赞助券的观众朋友们,请举起你手中的赞助票,咱们马上开奖——”

屋子里寂静一片,就连小蝶扭来扭去想吃江米果,都被她妈给轻拍了一把,按在了板凳上:“嘘,先听!”

“207881!恭喜你,一等奖,熊猫彩色电视机!”

“没中。”

“中了没?”

“我也没有。”

屋子里众人扼腕叹息,“下一个,下一个!”

“768219,819273……172839,小金牛金章!”

“这也对不上。”

“赶紧的,下一个下一个!”

“接下来是银牛纪念章!729182,339898,129376……”

屋子里头“哎”声一片,宋明瑜和林香看了一眼对方手中的票号,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蒋晓霞嗑瓜子:“就说了,这事儿轮不到咱们。”

“等会!”高彦芝却倏地站了起来,“我是339898!”

刚刚叫号多少来着?众人目光一致地望向了电视机上那个计算机屏幕——

“339898!彦芝,你中奖了!”

场面顿时混乱了起来,张新民赶紧凑到电视机面前,恨不得整张脸都贴上去,看看老婆的号码错没错,陈继开懊恼不已,“我怎么就没多赞助几张!”

唯独蒋晓霞一个人呆在了原地。

彦芝中奖了?

彦芝中奖了!

高彦芝自己都高兴得慌了神,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又一脸茫然地问:“金的银的?”

宋明瑜赶紧回答:“银的银的!”

林香喜滋滋:“银的多好啊,全国就一百个,咱们胡同就占了一个!”

高彦芝这才心花怒放,捏着那张票,眼睛都快笑成了弯月牙:“老天爷,我竟然中奖了!”

堂屋里头闹哄哄成一团,宋言川艰难地左右变换姿势,勉强从高阿姨的胳膊下面看电视。

海鸥表的表盘,占据了电视机的整个荧幕,他叫了起来:“姐,姐,钟声要响了!”

“这么快就钟声啦!”

“彦芝,赶紧的,新年马上到啦!”

众人你拉我拽地在电视机前刚刚坐定,电视机上,春晚的主持人们笑着道出了那声恭贺:“新年钟声响啦!”

“朋友们,新年到啦。”

电视机上,胡同里,宋家小院的电视机前,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同一句新年祝福——

“新年快乐!”

乙丑牛年,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