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万字爆更~地雷+500……(1 / 2)

“明瑜说这是心意, 她根本没显摆过自己送了什么,你们呢,从进门开始,就这儿不满意, 那儿也嫌弃, 拿个年货来像是赏我们的!”

江子琼忍耐多时的火气悉数爆发。

“就没见过你们这么做人的, 往年不景气,你们宋家就跟死了一样, 从来没上过我们江家的门, 日子过好了,你们又跑来耀武扬威,你们有病吧!”

江子奇给妹妹撑场面:“今天是咱们江家做东, 请大伙儿吃的团年饭, 任何人要是想在这桌席上闹事,我们江家都不欢迎。”

他锐利的眼神看向哭红了眼的张萍萍, 宋娥早就慌了神,把女儿搂在怀里又哄又拍。

张萍萍却说什么都不肯再留下去:“妈,我们走, 我不要跟这些人吃饭!”

宋娥也觉得委屈, 江子琼竟然拿她和宋明瑜比。

能比吗?宋明瑜配吗?

宋明瑜这年货, 肯定是打肿脸充胖子来的,宋娥想,说不定就是江家人给的钱, 为的就是给宋明瑜充脸面!

这家人也是糊涂了!

“好, 咱们不吃了,回家!”宋娥硬气地拉上女儿,“江家不欢迎咱们, 咱们以后就再也不来了!”

就把那没出息的个体户当成宝吧,看你们以后怎么后悔!

“好走,不送。”宋明瑜说道,“以后也别再见了。”

张萍萍恨恨地看她一眼,就是宋明瑜,要不是宋明瑜,今天自己怎么会受那么大的委屈。

宋明瑜有什么神气的!

年货,就她一个搞个体户的?张萍萍在学校里可没少听那些人说,干个体户的就是那群摆摊搞倒卖的!

城管来了,他们还得收拾东西跑呢!

“一个个体户而已,还真把自己当个人了!”张萍萍叫嚣,“以后你讨饭到我家,我看着你饿死都不会给你饭吃!”

她妈拉着她走,她心里憋着气,一脚踢在石子儿上。

沾了泥巴的石子一下弹起来,溅了她一裙子的泥。

“我的裙子!”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宋娥母女俩涨红了脸,张萍萍更是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提着裙摆往外跑。

偏偏她自傲的这一身行头拖了后腿,乡间小路本就崎岖不平,张萍萍越是想保持风度,越是趔趔趄趄,东倒西歪。

看上去狼狈又滑稽,不像什么迪士尼公主,反倒像只刚学会走路的野鸭子。

江子琼拉拉宋明瑜:“明瑜,别听她的。”

“没事儿。”宋明瑜笑笑,“我没往心里去。”

如果换作原主,也许真的会因为这母女俩的骚操作感到伤心,毕竟那是她唯一的亲人。

可宋明瑜完全没有这个心理压力,论对她好,林香、胡同里头那些阿姨,甚至夏娟,小毛,江家,哪个不对她好?

论亲情,她有言川就够了,小不点虽然淘气,但对她这个姐姐一等一的珍惜,要不是她拦着,小不点还想放弃学业过来给她当免费帮工呢。

至于其他人,宋明瑜不在乎,也懒得在乎。

而且母女俩炫耀的那些东西,再过几年就要被时代淘汰。

八九十年代,最受到市场冲击的,就是供销社,人家想买东西去私人小卖部、杂货铺不香吗?

想添置大件,那直接去百货大楼就行了呀。

也只有张萍萍还在为了能进供销社当服务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高了宋明瑜一头,殊不知这工作宋明瑜压根就瞧不上。

开小饭馆,不比去当销售员好一万倍?真等下岗潮来临,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当然了,张萍萍估计也不会哭,毕竟以她的本事,不去供销社,更找不到工作了。

母女俩气势汹汹地来,又灰头土脸地被江家人请走,连顿饭都没吃上,剩下的客人看了这一通乐子,空气中充斥着吃瓜欢乐的气息。

一直不说话的大伯娘笑吟吟地迎上来:“我来换副碗筷,大家慢慢吃。”

跟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大伯二伯搀扶着太爷,又往下一桌敬茶去。

等江家人走开,王淑静这才捂着胸口坐了下来。

这宋明瑜不仅长得像个野妖精,脾气更是厉害得不得了,这还能娶回家?不行,绝对不行!

……

宋娥母女俩的出现,对这一顿饭来说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团年饭上大家说的还是吉祥话,讨论着今年一年的收成,家里头的动向,一起展望着新一年的发展,宋明瑜这个主桌唯一一个不姓江的,自然也受到了许多关注。

有人好奇起了宋明瑜在城里的个体户生意,至少光从她出手那么阔绰,也能看出来现在个体户日子似乎真不错?

宋明瑜也没什么别的想法,有人问,她就说,反正这些东西新闻上也都写着,但即使如此,双河的人还是啧啧称奇:“城里就是好,什么都知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个体户的未来,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当个体户不好,刚吃完饭,还有人暗戳戳地跑来跟江子琼说什么,个体户就是不务正业。

让江家把宋明瑜管一管,这女孩子心野了,以后嫁不出去。

江子琼眼神都懒得给一个,一个村长的老婆,又不是明瑜的谁,还指指点点起来了。

人家明瑜有手有脚的,用得着他们在旁边指手画脚,当时就敷衍了两句,把人给请走了。

反正团年饭吃完了,这些人也不能赖在江家不走。

外人都走了个干净,江家人带着宋明瑜姐弟俩开开心心地过年。

屋子里支起了桌子,太爷和三婆在院子里晒太阳,爷爷陪着他俩说话。

大伯、二伯在屋子里下棋,大伯娘、二伯娘坐在窗边剪窗花,几个小朋友哒哒哒地跑过来,和江子琼和宋明瑜炫耀,“言川哥哥说,要带我们放烟花!”

其实烟花要晚上才好看,但耐不住宋言川手痒,“姐,玩几个摔炮总行吧?”

大过年哪有不行的,正好江家外头院子宽阔,江子奇带着几个小的去玩。

什么二踢脚、摔炮、炸炮、地老鼠,小孩儿们欢呼连天。

宋明瑜和江子琼手挽着手,在双河旁边的田垄上漫步,年关了,偶尔能看见有人开着手扶拖拉机拖儿带女地过来,碰上了也说一声新年好。

“很多人对个体户都不了解,不只是双河,其实城里有些人的想法也是这样。”

江子琼对这些人的态度耿耿于怀,宋明瑜反过来开导她:“不用放在心上,你看我就不在乎,要是说这种话的人我个个都搭理,小饭馆生意都不用做了。”

有人显然才去赶了集回来,背上的背篓装得满满当当,就连身边的小孩儿也背着一个小小的背篓,两人身上都是灰扑扑的,那小孩儿见到宋明瑜,好奇地朝她投来眼神。

江子琼主动寒暄:“叔,回家呀?”

“诶,才去镇里买了东西。”男人从背篓里摸了个小纸包出来,“吃一个不?集上卖的,葫芦糖。”

“不啦,我们刚刚吃过饭,天冷,小心受凉,你们赶紧回家吧。”

男人笑呵呵地又牵着女儿走了,江子琼这才回过头来:“你说得对。”

宋明瑜跟她聊过小饭馆刚开业那些日子多少人背地里嘀咕。

可嘀咕归嘀咕,谁也阻拦不了小饭馆日子如今过得红红火火。

宋明瑜哈了口气,空气里漫起白色的雾气,双河要比南城冷一些,街上各家挂着红灯笼,越发显得颜色鲜艳。

宋明瑜说道,“跟得上时代才能过好日子。”

“南城前两年还查摆地摊的,现在不仅没人管了,甚至之前还搞了个灯光夜市,就在观音街那边,我们还经常去逛。”

“现在针织厂也是经常有职工打报告,想要破墙开店,就是看到这个东西现在是能挣钱的,日子不比厂里头过得差了。”

她身边的林香、高彦芝她们不就是这样吗,就连最抠抠搜搜,做事也瞻前顾后的蒋晓霞,如今也有副业在做。

“子琼姐你放心,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江子琼迟疑了一下,停住了脚步,宋明瑜的话让她心里动了动:“明瑜,其实我在想,我要不要也去南城找个工作?”

如果是原本的宋明瑜,这句话她或许不会问出口,哪有当姐姐的还要反过来求助妹妹的,可江子琼总觉得,眼前这个妹妹不一样了。

她的眼界比自己更广阔,想法比自己更成熟,江子琼有些羞愧,但还是迫切地把自己的困境说出了口。

“你这次回来,我真的有种感觉,双河和南城还是差得太多了。你跟我说你家还有大电视,我都想象不出来。”

整个双河也不过就一台电视,十四寸的,摆在大队部,江子琼望向旁边的小溪流,曾经这里是一条河,双河的名字因此而来。

可如今,河变成了溪。

就像是前几年,过年要是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杀猪菜,那就是非常豪气的人家了。

可现在才过去几年,杀猪菜已经不算什么了,要鸡鸭鱼猪齐上阵,那才叫一个丰盛。

明瑜口中,南城日新月异的一切,都让江子琼感到向往,“要不,我也出去闯闯?”

“我觉得完全可以啊。”

宋明瑜对江子琼的选择举双手赞成,“子琼姐,你还那么年轻,完全可以出去试试。”

她记得,差不多就是这两年,各地都涌起了“打工潮”,除了最传统的进厂这一条路,还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行业。

“不一定要在南城,锦城、省城都可以,反正咱们离得近,都能照应。”

“但我也没什么特别擅长的……”

“万事开头难,出来之后慢慢学呗。”

宋明瑜把毛小静的事儿拿出来鼓励她。

“小毛开始进城来,是去做保姆的呢,一开始哪能想到她会来我小饭馆里工作?”

但是多了小毛之后,店里现在一点不需要宋明瑜操心,小毛还会煮酸辣粉,帮她解决了不少麻烦。

宋明瑜如今少了小毛还真不行。

“看你到时候觉得什么更适合你,要么就进工厂,南城和锦城现在有很多新兴的私人工厂和集体工厂,大大小小你都可以去看看。”

“不然你就学个什么手艺,反正饿不着手艺人。”宋明瑜把林香她们裁缝织毛衣拿出去卖的事儿给江子琼一说,后者眼睛瞪圆了,“这也能行?”

“当然!只要你想挣钱,方法其实很多的。”

江子琼慢慢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好,那我跟爸妈说说看,等年后,我就来南城!”

……

宋明瑜难得回一趟双河,江家人说什么也要留姐弟俩住一晚。

到了天黑之后,双河反而比白天更热闹了,村道上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大家先聚在堂屋里互送了新年红包,江家和往年一样,每一家都给姐弟俩分别塞了一个红包,宋明瑜今年也投桃报李,给所有人都准备了红包,最小的几个小豆丁也有份。

许多白天不好放的鞭炮这会儿就派上了用场,宋言川缠着江子奇放“天女散花”。

其实就是“咻”一下冲上天去,在空中炸一朵小小的花出来。

花样一点不复杂,比起宋明瑜前世去看过的那些烟花大会要朴素许多,但看着憨憨的小不点跑来跑去精神振奋的样子,她也忍不住跟着心情愉悦起来。

再后来,宋明瑜干脆也“亲自上阵”,拿了几个和仙女棒差不多的手持烟花棒,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蹲在田垄上,看着它一点点燃尽。

除了江家的几个小不点,附近也有其他家的孩子,看穿着打扮显然都是双河这边的,他们却远远站着,并不靠近。

直到宋明瑜她们放完仙女棒,那几个孩子才一窝蜂地冲过来,紧接着就满脸失望:“已经烧光了。”

仙女棒是不耐烧的,几个小朋友又一窝蜂地窜去下一家,他们要去捡没放干净的二踢脚。

还能放第二轮,听个响呢!

晚上宋明瑜和江子琼一个房间睡。

江子琼听了宋明瑜说的那些话,现在是下了决心要去大城市里闯一闯,想了想去,心情难免就兴奋,拉着宋明瑜聊到大半夜才睡。

第二天一早爬起来,长辈们都是精神奕奕,反而年轻的小辈们一个个都打哈欠。

宋明瑜和江子琼是熬夜聊天,江子奇是带着宋言川他们玩了大半夜。

后来他都快困死了,几个小的还有力气,还想去双河上捉鱼,这大冬天的可不敢让他们碰水,江子奇赶紧给人就拉回来了。

所有人分成两桌吃早饭,因为是过年,今天的早饭格外丰盛。

除了豆浆、油条、包子、稀饭这些家常的早饭以外,还多了自家打出来的糍粑。

糍粑用油炸香,裹上黄豆面,再铺一层红糖浆,这就是红糖糍粑。

红糖鸡蛋也是不能少的,里头是荷包蛋,加了点姜丝一起煮,喝起来甜甜的,还有点辣,一碗下去从头暖到脚。

吃过饭,就该到分别的时间了。

江子琼恋恋不舍:“明瑜,这回做坝坝宴不够过瘾,咱们下次见面,我一定要好好尝尝你的手艺。”

江子奇在给宋言川兜里放零食,小块小块的炸麻叶,“还要不?”

“要!”

长辈们最关心的还是生活。

大伯娘、二伯娘叮嘱宋明瑜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钱都还能挣,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大伯二伯让宋言川好好听姐姐的话,不要惹宋明瑜生气。

天彻底亮了起来,朦朦胧胧的阳光洒下,给冬日添了一份温暖,宋明瑜笑起来:“太爷,爷爷,三婆,各位伯伯伯娘还有子奇哥,子琼姐,新年好,今年一定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新年好,你俩也要平平安安的!”

“明瑜,你带言川回去慢慢的啊,别着急!”

“知道啦!我们走啦!”

宋明瑜带着弟弟回南城。

这一趟,回去却比来双河的时候手上的东西还多。

晒干装好的像是木耳、香菇之类的干货,肉脯、米花糖、桃片这些糕点,还有装好的土鸡蛋、小米……光是这些土特产就收拾了一大堆出来。

要不是宋明瑜带着弟弟实在拿不动了,他们甚至还准备了半扇自家养的黑猪肉,最后宋明瑜再三推辞,拿走了五斤五花肉,这才算结束。

客运轮船转轮渡,抵达朝天门的时候也已经是下午,俩人在朝天门吃了个便饭,干脆打了个出租车回巷子。

累,太累了!

尽管这会儿出租车已经是交通里头最贵,也是最豪华安逸的一种,但舟车劳顿,抵达胡同的时候,姐弟俩也已经累得瘫软在沙发上了。

全家就只有一个留守在家看门的小三花还有精力,九月在宋明瑜脚边绕来绕去,撒娇卖乖要吃饭。

“言川,你去看看九月的碗是不是空了。”

宋言川生无可恋:“姐,我没力气了。”

“你不是老说平时上课没时间照顾九月吗,这会儿有时间,你又退缩了?”

宋言川瞅了瞅在姐姐脚边一个劲儿翻肚皮,毫无猫格尊严的九月,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我去,我去。”

没半晌,小不点回来了,拿着个空空如也的猫碗,还真是吃完没饭了!

“我可是给你留的两天的饭啊,你这个贪吃的小猫咪。”宋明瑜无奈地在猫脑袋上揉了一把。

幸好冰箱里头还给九月预备了“存粮”,密封严实的袋子拿出来,炉子点上,猫饭上火蒸个两三分钟就能吃。

宋言川躺着放空了一会儿,忽然听见外头传来了脚步声,他一骨碌爬了起来:“有人回来了!”

……

胡同里头的邻居们回来啦!

冷冷清清的胡同里头一下变得热热闹闹的,各家要紧锣密鼓地准备接下来最重要的大年三十,还要彼此交换过年走访的年礼。

宋家小院也热闹起来了——有人上门来拜年!

小饭馆的左膀右臂,夏娟带着儿子薛绍,和毛小静一起提着糕点来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