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死地求生:海澄保卫战(2 / 2)

不想廖达进居然与张光启一样,面有难色。这时,郑成功麾下一名参谋站了出来,乃是参军冯举人,冯举人提醒郑成功,虽然藩主要在海澄与清军死战到底,即便战死也决不后撤,可是将士们在清军火炮的打击下,其实都想撤离海澄,登舟撤回厦门岛。

郑成功为了表明他绝不后撤的决心,他取出自己的\"招讨大将军\"的军印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诸将中有能率众得功者,愿以此题让。”郑成功是宁死不撤,如果哪个将领可以率众破敌,他就把\"招讨大将军\"的印让给他。

冯参军手持郑成功的大将军印,前往各军传谕,将士们大受鼓舞,统帅都不怕死了,横竖就豁出去了,得,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这年头死算什么东西。于是乎各军将领纷纷前往郑成功处请令,郑成功以酒犒劳诸将。三杯下肚,豪气上涌,猛将甘辉慨然对诸位说道:“古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测,亦死得其所!”

好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不朽诗句引起在位诸位热血沸腾,为理想而死,为信念而死,死亦得其所矣。王秀奇等人高呼道:“此城是大家今日死忠营也。”

郑成功以超人的意志力重新拾回诸将士的高昂斗志。但守城并非仅凭借士气,能否坚守得住,那还得看战场上的表现。郑成功令诸将畅饮一番,然后携诸将登上高台观战,此时清军密集的炮火仍然未停,炮弹纷纷落在高台附近,郑成功岿然不动,其勇敢精神,令在场的所有将士深感震动。

王秀奇等将领见清军的炮火相当猛烈,纷纷劝郑成功不可置身于危险之地,郑成功说道:“死生有命在天,虏炮如我何!”不仅没有下台躲避炮火,反而站在高台这上,观看清军阵地,指指点点,不时与部将交头接耳,从容不迫,置生死于度外。

清军阵地离郑军并不远,见状知道台上这人是郑军大头目郑成功,便将大炮对准郑成功的方向,然后就是一阵猛轰,大将甘辉见状不妙,赶紧将郑成功挤下炮台,旁边的的典膳役苏贵手持战被掀开来保护,只听得一声巨响,原先郑成功站立的地方被一发炮弹击中,被炸开的石块飞溅,幸得战被的保护,郑成功没有受伤。郑成功戎马一生,类型于这样的险情,出现过多次,但是运气不错,每每能化险为夷,而这种无畏的精神,正是郑成功赢得将士尊重的原因所在。

此时守卫镇远寨的前锋镇、戎旗镇来报,营寨新筑的以砂石垒成的防御工事,又被清军的火炮击得粉碎,此时的镇远寨被夷为平地,无险可守。郑成功听罢反倒露出一丝喜色,他一面吩咐将士开挖地道,躲进地道内,以避开清军的炮火,另一面他对诸将分析说,清军调集了精锐部队,却只是用火炮攻击木栅与石垒,数日的轰炸次数已经多达数千次,现在虽然营寨被夷为平地,但清军却不敢逼进营寨,一来是畏惧我军的战斗力,二来是为了以密集炮火逼迫我军放弃海澄,退回厦门岛。

此时郑成功已经得到密报,清军中的火药已经消耗得差不多,而且在粮饷上也支持不了多久,看来清军的战略意图是打一场速决战,以前所未有的火炮优势摧毁郑军的心理防线,并没有做好持久围困战的准备。因此郑成功判断到最后一波火炮袭击后,清军必然要发起总攻:“我谅今晚必大击一番,明早黎明必并力来决一战,如不胜,必退走矣。虏之伎俩,在吾掌中,料之审矣。”

郑成功传令各位将领,明天早晨,清军必定会大举进攻,“彼若欲过河时,必用空炮助其声势,愚我耳目,断无自击之理。尔等须躜队站立,各执大刀大斧,如爬上,劈去,不准追逐,候虏齐过河缘定时,用火攻齐发,一尽焚去,方准并力杀出。进前重赏,退后立斩,各依军令军法而行可也。”

由于海澄的城防外围是一环引水的河沟,当天夜里,乘清军停止炮击时,郑成功下令神器镇何明率军火专家洪善等人,将火药埋在河沟边,所以火药的引信相连,经过地道通郑军营地中。

后半夜始,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清军最后一波猛烈的炮击开始了,整整持续一个晚上,虽然郑军营垒全部遭到破坏,但郑军士兵躲在地道内,并没有遭到任何损失,河边的火药由于埋的位置深,也没有被清军炮火所破坏。

到了五鼓时分,清军的火炮声仍然在轰鸣,但没有炮弹落下来,果然是以放空炮的形式来掩护主力清军发动总攻。清军的攻城器具果然十分完备,针对郑军的海澄四周所挖的灌水的河沟,清军使用过河车,过河车就是车上有折叠的桥板,临河时将桥板展开,横跨河面,这样军队就可从桥板上通过。金砺让民夫扛着过桥车,率先在河面上架起多座临时桥梁,然后以汉兵为第一攻击波,以满兵为第二攻击波,向郑军营地猛冲过来。郑军第一防御阵地的士兵严阵以待,手持大斧大刀,顽强地与清军搏杀,清军连续发起三次进攻,但三次均为郑军击退。在战斗中,郑军涌现不少战斗英雄,戎旗镇的蔡文、王朋、中提督辖下的郑仁、李昴,前提督辖下的赖使、杨正,前锋镇的肖自启等人,均砍杀多名清军,勇不可挡。

清军见进攻遇阻,金砺将后备兵团全部押上,在满将的督阵下,蜂拥继进,跨过河沟,同时强弓劲弩,矢如雨下,这是一场真正的血战,双方都耗尽所有的力量,战斗陷入僵局。此时晨光渐露,战场的可见度大大增加,郑成功密切关注战局的发展,瞭见清军已经全部过河,下令点燃火药的引信。

当清军正全力以赴地进攻时,突然身后一阵阵巨响,原来郑军所埋的火药被引燃爆炸,沿着河岸一排炸开,河边的清军不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就是被熊熊腾起的火焰烧死,还有一些清军慌不择路,跳入河中淹死,顿时间,河沟漂满清军的尸体。清军被炸得晕头转向,正在这个时候,郑成功果断下令所有部队投入反攻,除了一部分清军侥幸逃脱之外,过河的清军几乎被全部歼灭。

在河对岸观战的清军主将金砺,见战局急转直下,郑军愈战愈勇,赶紧下令民夫将火炮运回,残兵败将狼奔而走。郑成功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背水一战,以险取胜,凭借他准备的判断力与钢铁般的意志力,力挽狂澜,死地求生,不胜保卫了海澄,而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不过很可惜,国人对这场战斗并不熟悉,国人皆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解决台湾之伟业,却不甚了解其与清军浴血奋战,殊死相搏的历程,凭借此役与上一年击败陈锦的江东之战,郑成功足以在南明历史中熠熠发光,其无所畏惧之勇气,实可令所有剃了猪尾巴辫的汉人为之羞愧矣!此役之后,郑成功愈发重视海澄的战略地位,他下令对海澄的城防加固加强,并指派冯澄世主持重修海澄城。

海澄及其附近的居民都被动员起来,每家各出民夫一名,参加海澄的加固工程,新修成的城墙高二丈多,将原有的土城墙也联而为一,有灰石砌成,并在城上筑有短墙,在短墙上安置大炮小铳三千余门,在城的周围,引水为沟,在城内积存大量的粮食与兵器,并且船只可以自由往来,由于海澄与厦门、金门的位置非常接近,所以郑成功打算以此为基地,长期固守。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