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双亲来探(1 / 2)

灱武行 三石磊yl 1653 字 2020-04-18

自从杨炎灱酒后一封信寄回家中,家中起了不小的波澜,儿子在外读书有教书先生就够了,哪里还能再冒出一个师父,而且这师父不是工匠师傅,不是郎中师父,不是其他师父,偏偏是个劳什子教武术的师父。武术是来干什么的?不就是打架斗殴的么。

父亲杨依贵说:“练武还能当兵戍边,也算是建功立业的途径。”

母亲穆氏更不能同意了,在外戍边长年不得见到儿子暂且不说,建功立业那里那么轻松,北边外族野蛮,是死是活都不得而知。

穆氏在家心神不宁,每隔几天找丈夫闹一次,杨依贵被闹得没有办法,自己心也难安,决定远赴七台县一探究竟,看看这快一年的时间里,儿子到底干了些什么。当下修信一封,寄给杨炎灱。

杨炎灱收到信后,心里比蒋宗余和程俊杰见了老子还紧张,毕竟家事不同,程蒋二人,家中知道其不是读书的料,能拖拖沓沓不惹是生非被书院除名都算烧了高香。他如果被先生说了半点不是,母亲都会夸张其势,又哭又闹。

所以杨炎灱不得不又求助胖子,知道胖子口无遮拦,到时候谨小慎微的父母来了,一方面帮忙说些好话,另一方面可不能乱说话。

胖子听后拍着胸脯答应,说:“我与你父母是同辈人,当然会一见如故。放心,此事不难,定让二老希望而来,满意而归。”

又过几日,杨炎灱依旧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城外接到了舟车劳顿的父母二人。父母节俭,在书院外一处简易的客栈外休息了一会,简单吃了一顿面,被他带着在七台城四处逛了一逛。七台城不大,总比那老家热闹许多,母亲见那城中深河,想到每年又可能漫进屋的河水,不免忧虑,如是这河水漫进了书院,一干学生怎么过活?

杨炎灱宽慰母亲,这水是西边远处雪山融水,一年四季如此,几百年来没有听说过发大水。不过,前些时间有个倒霉鬼不小心掉进河水被冲走,这种事情也是偶有发生的。

母亲眉头一皱,道:“那你在这河边走,也千万小心。雪水刺骨,掉下去不淹死也冻死了。”

母亲总是焦虑这种偶然发生的事情,杨炎灱父子俩没有一点办法,可能自己是家中独子,期望又高,让她心里负担过重。只能嘴上应允下来。

见那热闹的街市,一家人还是忍不住,置办了一些货物,准备明天给先生留一些,自己再带一些回家。

第二天父母客客气气拜访了书院罗先生,杨炎灱心里紧张,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不知道罗先生会怎么评价自己。

好在七台蹴鞠红人罗先生对这个院内武术冠军还是有一些好感,对二老说:“这孩子远道而来求学,是一个勤奋学生,天资不错,如能坚持读书,不敢说在这仕途一定有大作为,也能走出一番成绩。”

父母稍安慰,又听见罗先生说了一声“但是……”

杨炎灱和父母都心头一紧,不知道他要但是一些什么出来

“我观杨炎灱最近表现,他似乎对其他方面更有兴趣一些,也能理解,读书太过枯燥,二老不必担心,天资好的人在其他方面也学得很快,做出很好的功绩,比如我,其他方面也很不错。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道理。”

穆氏听得罗先生这么说,心里凉了半截,杨依贵只是沉默不语,杨炎灱早已经在想后面怎么安慰母亲。

穆氏道:“先生如此说来,只是在宽慰我了,你是先生,已有成就,只是我家小子,正是读书阶段,岂能和先生比较。”声音略带哽咽。

杨依贵见媳妇又要忍不住,觉得在先生面前哭哭啼啼不成体统,连忙推脱几句,向罗先生告辞。

走出书院,来到客栈,穆氏却没有如家中一般大哭大闹,静坐好久,一生对丈夫失望,只怕这回对儿子也失望透顶。仔细一品罗先生那话,如能坚持读书,仕途也顺,可惜这不听话的儿子如今兴趣不在读书,听先生的意思,明显就是不能坚持,那后面的话,不过是宽慰人而已。

杨依贵不敢说话,说话就被骂,看了几眼杨炎灱,意思就是你小子惹得货,你总得说几句。

杨炎灱轻咳一声,说道:“娘,不必如此担忧,你看我,在这里,人壮了不少。”

穆氏瞟了一眼,没有说话。

杨依贵鼓起勇气说:“嗯,对,看样子像个大人了。”

“你不要说话。那猪也重,不如你去变猪。”穆氏打断道。

“唉……这壮和重哪是一个意思,东拉西扯。怎么我就成了猪,和我有什么关系。”杨依贵叹道。

“娘,罗先生刚说的话意思是对我还是很有信心。待到明年,我定会到省城去考试,依我水准,不能拔得头筹,但晋级是没有问题的。”杨炎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