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章 武道划分(1 / 2)

许从良原是皇宫大内的二品带刀侍卫。

根正苗红的皇室培养。

王朝和江湖之间也不总是井水不犯河水,比如说五百年前的那个人魔郁夜,他以一人之力尽败天下正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当时的江湖之上收拢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在当时的王朝之中,除了王都并州还算是平静之外,甘州,青州,云州,包括眼下的泽州,这几个州府之中,皆有一大票的江湖人归于他手。

侠以武犯禁,虽说没有掌握战争机器的武功高手在王朝的眼里不过也就是大一些的蚂蚁而已,但是当这些大点的蚂蚁全部都归于一人之手的时候,那种卧榻之侧有人酣睡的威胁感,还是让当时的朝廷寝食不安。

后来王朝假借正道之名,挑战人魔郁夜以及他手下的江湖势力,两败俱伤。

王朝损失惨重,人魔郁夜所代表的魔道势力直接烟消云散,除了郁夜本人之外,夜魔天宫所有的人,包括他唯一的女儿,都死在了那场惨烈的战斗之中。

自那以后,王朝就获得了许多以前不曾得到的,来自于各个门派的高阶武功心法,王朝大内培养高手的能力,比起之前也提升了不少。

虽然那件事情发生在了五百年前,但是那一场战斗对于整个江湖以及王朝的影响极为深远。

当时的王朝不再只能够通过拍卖或者其他间接的方式从武林之中获取中低层次的武学心法,皇宫的武库本身,就是这个世间最大的武学宝库。

后晋王朝建国之后,继承了上一个王朝的武学财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晋王朝培养出来的大内高手,一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已经不再如五百年前,除了守护皇帝的那一批贴身侍卫属于一流高手之外,其余所谓的大内侍卫就只是一些六七品的中等武夫。

如今的后晋王朝皇庭,就算是当下的天下第一武道高手太史孤,如果敢于只身闯入,等待着他的结局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绝顶高手确实天下罕见,但是一流高手的数量如果足够多,就算是天下第一,也未必就能够全身而退。

更何况,后晋王庭之中,天下第一高手没有,但是实力超过了一流武夫的顶尖高手,数量也未必就比江湖上少。

当王朝武库之中的武学心法不再比江湖上的武学心法弱的时候,它最为厉害的财富优势就显露了出来。

所谓穷文富武,但凡武学大家,背后都有着强大的财力支持。

但,若是要比财力,什么样的势力,什么样的家族能够和王朝这座大山相比呢?

得益于后晋王朝强大的武库和无人能比的财力,许从良有幸成为了一个四品武夫。

天下之武道凡十品,泾渭分明。

经过数千年的经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

武学一道,有人以力见长,有人以技为先,有人凌波微步,踏梅追雪,有人身如铁塔,刀剑难伤,只以着重不同,相互之间只有克制关系,并无高下之分。

故而,当武道的系统完全成熟的时候,境界的划分反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在修行上外显的依据,而是以实际的标准进行判别。

武夫之中,战三丁而胜者,是为入门,可称为武者,否则就是不入流。

战五丁而胜者,是为九品,十丁,八品,二十丁,七品,此三等,是为下三流的武夫。

所谓丁,自然就是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丁,江湖和王朝之中统一的标准就是,想要具备一丁的称呼,首先,单手力量不能少于三十斤。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为是一丁。

当武夫的修为到了六品开始,很多的人就已经开始掌握了一些优秀的战斗技巧,不单单是以力压人,所以他们的境界判别就又有了不同。

关于六品武夫到四品之间的划分,在正道,魔道,江湖,庙堂之中都有着不一样的判别条件。

后晋王朝对于武夫实力的判定条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秘密,只是在大内之中流传,外界并不清楚。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晋王朝对于武夫具体的判定标准虽然不清楚,但是江湖上面广有流传,说是那里判定的条件

但是,江湖之上的判别方式就十分的清晰了。

正道之中,过古道庄古道桩林者,视为六品武夫,过泽州白龙寺上古十八铜人者,视为五品,上云州八景宫接天台者,视为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