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菱(一)
今年以来,沈冰菱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项筹划已久终于实现的改革。
十年前,最开始的他们是一家随着新兴的电商行业一起早早起步的平台,虽然以b2b商务为主,但主要也还是在分销各个品牌的产品,与其他电商平台并没有本质差别。
到了五六年之后,他们已经积攒了足够数量和忠诚度的客户,便开始筹备自己建厂生产,慢慢过渡为只销售自己的产品。很多客户对平台和采购渠道忠诚,但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对品牌并不那么忠诚,只要质量价格都合适,换一个品牌也可以,何况他们有常年的合作关系在,至少最开始试一试,客户几乎都是肯的,而只要他们的东西过硬,价格再稍微优惠一点——毕竟自产直销了嘛,那么客户自然而然也就会继续沿用下去。
从今年开始,他们全面下线了非自产的商品,这是业务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同时公司上市也在紧锣密鼓,日程计划在年底前完成。
那就可想而知,全公司上下都越来越忙,法务部已经扩大了不少,但沈冰菱还是忙,比以前更忙了。
因为她现在是法务部经理了。
远在上海的陈经理此时已是分管法务的副总,也就是说,两地的法务与合规专员都要向沈冰菱汇报,沈冰菱再向陈经理——哦,现在要叫陈总啦,汇报。
事情多了是一方面,事务更杂也更麻烦了是另一方面。以前他们虽然也都是与工厂对接的多,但……怎么说呢?对电商销售成品的工厂相对而言会显得更高大上一点吧,有比较成熟的商务和法务体系,合同文本、各种财务单据、流程模式,都更正规正式,对接的人也更职业,处理起来舒服顺畅得多。
而自从自己生产产品,对接的工厂变成了以生产加工原材料为主,对方的人与工作风格就越来越原生粗放了,有时做事糙到……有合同发过来总金额大小写对不上的,有把自己的章盖在他们这边落款的,有该寄原件却寄了复印件的,一看就是不熟悉文案工作的蓝领老大粗们用有限的office操作能力做出来的,各种最基础的奇葩错误都屡见不鲜,就更别说合同条款不合理需要修改的情况了,沟通成本相当高。
配合着工作重点的变化,采购总监也换成了一位做了一辈子工厂采购、不但懂原材料、甚至还懂点工程与生产的宝藏级大叔。
大叔能力强,为人也正直,不过能力强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傲慢狂放,而正直的另一面则往往是倔强耿直。他凭借自己的工作习惯与人生经验,工作上总是大刀阔斧不拘小节,对沈冰菱这样象牙塔里出来的高学历小年青不大看得上眼,总觉得是给他拖后腿使绊子。
沈冰菱能理解,作为采购来说,最重要的业绩就是安全高效地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所以有时他们会为了价格倾向于妥协其他方面;但这些被妥协的其他方面,往往就落入了法务的工作范畴,下面员工搞不定的沟通,往往就得作为领导的沈冰菱去直接与大叔交流。
有一次并不是员工搞不定,而是大叔自己就出头了。
那是他刚来没多久,公司刚建成投产的一家工厂,所在地过去没有他们的工厂或仓库,需要谈新的物流公司。
法务部看到他们提交上来的运输合同,价格是不错,可居然没有约定如果货物没有按时送达应如何承担责任。
于是给打了回去,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本来觉得这不过是小问题一桩,没想到大叔亲自出马来刚:“他们只是物流公司,如果堵车或是车坏了也让他们负责,没有物流公司会同意!”
沈冰菱看得气血上头,也亲自回复:“如果是不可抗力,当然不会要他们负责任,但如果不是,无论有无过错都有各自的承担法,尤其是因他们过错造成的责任,还是应该约定一下,比如车坏的问题,也分情况,如果是发车前没有尽到检修责任的,那也是他们的过错。”
毕竟是同事,而且同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就算沈冰菱私下里不多嘴抱怨,此时已是销售总监的程令卓也难免知道一些。
他曾就此与她说笑:“如果放在过去,你和他怕是要天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吧!”
不过转念一想,程令卓自己也苦笑着明白,曾经的沈冰菱对他厉害,那毕竟是被私人恩怨主导了,她这等穷人家苦出身的孩子,能混到这份上,工作稳定且深受直属上司喜爱,光有能力肯定是不够的,必定还说明她就算有傲气有脾气,也并不是没器量没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