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2)

快过年了,萧晨在这一年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可谓双丰收。

萧晨收拾了行李从出租房出来,他打算回家了。

至于明年有什么打算,他打算从事当编剧,小说可以抽时间写,

并不影响编剧的工作,只有时间的把握才是关键。

为熟悉编剧这个工种,他从网上下载了几部国内外已经上线了的院线电影的剧本,

他打算仔细阅读,慢慢熟悉这个编写格式。

他和潘婕商量过了,后续小说的发表只能根据时间的积累慢慢地完成。

而编剧的工作他想好了去上海发展,那里有很多影视公司需要编剧这个工种,工作可能会好找一些。

只是以后跟潘婕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毕竟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见面不太方便,

只能靠通讯设备来彼此慰问,寒暄。

但潘婕很放得开,她说让萧晨大胆地去尝试,或许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完成梦想。

萧晨激动地和她拥抱,在车站和潘婕挥手告别。

他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简历,但愿有影视公司能够找上自己。

再说现在大过年的,也不太会有消息,只能等来年初春的时候,可能好消息就来了。

萧晨回到老家,像候鸟归巢,感觉很温馨。

老家的一草一木都感觉变了样,因为是卫星小城市,所以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而房地产这块,已经有很多知名房地产公司来开发了,像碧桂园,中昂,绿城等知名的集团这类的。

可惜,这个小城镇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总数撑死也就十万,而大部分企业主都在县城买房了,

上下班也就用汽车来回四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房子是卖不动了,

真正买的起的主不住小镇,需要的用户大多是按揭买房,普通人买房就是穷三代,

而那些因为房地产开发而暴富的拆迁户,个个都做人高调,买豪车,去高档会所消费,

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好运,还是在小城镇苦苦挣扎,这就是生活现状。

说起民生工程,据说卫星城最近在建新的普通高中,还有全民健身中心。

工程浩大,没个两三年是搞不好的。

而虽说是小城市,但交通状况还是没改善,比较混乱,

许多外地人在道路两边占道摆摊经营,车辆泊车随意乱停,

就算投诉提建议,也是毫无作用可言。

比如新城镇的一条模具街,算是小镇的一大特色,在那里做生意的人,

大多都有私家车,不知是这几年经济形势较好,那些人的私家车都停靠的比较嚣张,

横竖的道路边,他们停车并不是沿着马路顺放,而是要竖在马路边上,

这样马路行驶的宽度便窄了许多,很多过往行人车辆都不方便,

他们只给自己方便,而不在乎他人,这就是近些年来钱赚多了的土逼瞎得瑟。

而执政者只管各项经济指标,而不在乎民生日常出行,要么出事故,没出事故是拍不响的。

萧晨骑着单车在小镇上溜了一圈,大概就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

小城镇已经慢慢地像城市那样生活便捷了,但还是有很多缺点。

萧晨想,他迟早是要衣锦还乡的。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看一看,这样才不会到了老年时留下遗憾。

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因为各种原因,他们都放弃了去外面世界的念头,而是选择在小地方碌碌无为的徘徊。

乡镇青年的命运很难下定论,要么就是待在原地慢慢打磨直至变得世故圆滑,

要么就是外出经历沧桑回来后意气风发。还有的就是反向结果。

在过年前,某天早晨,萧晨骑着电驴出门寻找灵感,顺便在路边买个早点,

他想吃烤饼,停下来去买,卖早餐的大妈说,不好意思啊,老板,最后一个饼卖完了。

萧晨说,没事。

随后去另外一家店铺买早饭,一路上他在想,这卖早餐的大妈太憨厚,客气了,

我骑着一辆电频车,全身上下也没什么名牌加身,怎么看都不像是老板,

被大妈这么一说,心里怪怪的。

他吃了碗面,看了看手机上的日历,离过年还有两个星期,

随后去镇上溜达,这快过年了,街上一片人海,密密麻麻,让人感到兴奋。

他把车放在停车场,之后又回到街上逛街,看着各个品牌的服装店和零食店里围着人群,

他想,这经济形势还是相当不错啊,人们都在争相买商品,

而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年轻人的面孔,似乎有些心动不已,

因为都是三三两两的少女,有说有笑的在街上逛街,这些面孔是多么地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