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征集一个志愿者。”刘景山说道。“只要把利弊和意义说清楚,肯定会有人自愿站出来。”
他的潜台词也很明确,他们大可以私下去找那些年老体弱者,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自愿”站出来承担这个任务。或者,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把事情挑明,只需要把那些老年人聚在一起,把这个东西放在他们面前,压力自然会让他们推选出一个人来“自愿”承担这个任务。
只是,谁来做这个恶人?
陈禹稍稍地沉默了一会儿,把邱毅和高永明做出来的那个东西拿起来,又仔细地研究了一会儿,随后说道:“行,交给我来处理吧。”
他是大家公推出来的负责人,这似乎理所当然。
只是,邱毅心里依然有些不安。
他坐在房间里反复地确认自己设计中的每一处考量,回忆高永明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觉得从逻辑上来说,那个呼吸面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他同样无法保证它就一定不会存在危险。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此前也根本就没有设计过任何类似的东西。
如果他的判断错了呢?如果他遗漏了什么怎么办?
他们已经目睹太多人死去,可恰恰是因为这样,他才更加无法接受有人因为自己而死去。
“也许于珊珊是对的。”他忍不住又去找于浩扬。“反正也闲着没事,我们可以先多做一些呼吸面罩出来放着,等到有迫不得已的需要时再冒险?”
于浩扬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马上点了点头:“好,我们去找陈哥!”
但他们却在陈禹的房间扑了个空,而且,问了好几个人也没有找到他。
“之前我看到他提着个什么东西下楼去了。”终于有人这样说道。“大概已经有十来分钟了?”
“提着个东西?什么样的东西?”
“不知道,一大堆瓶瓶罐罐的,还有管子。”
那不就是邱毅设计出来的呼吸面罩吗?
于浩扬和邱毅马上往楼下跑,但到了那幢楼前的道路上,他们却只能茫然地看着四周,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寻找陈禹。
与这座城市相比,他们清理出来的这片安全区的面积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如果陈禹真的是去测试呼吸面罩的可靠性,那他有可能会走向任何一个地方。
“他为什么?”他们下楼的时候跑得太快,这让邱毅上气不接下气。“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不知道。”于浩扬摇摇头。
如果邱毅不该冒险,那作为团队领袖,有着更多知识和经验,也正处于壮年的陈禹就更加不应该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于浩扬实在是想象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在明明接受了刘景山的建议之后,又突然改变主意?
“那边!”邱毅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
道路的东面,好几个人正大声地说着什么,吸引了更多在周围工作的人走过去,在他们前面的街道上,一个带着猪嘴型面具的人正缓缓地穿过那些致命的植物向他们走来。
不是陈禹又是谁?
两人马上往那边跑了过去,站在地面上用红色油漆特意画出的安全区内,人们已经认出了陈禹的身影,于是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好几个女人都忍不住哭了。
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之后,他们终于又能够自由地在这个世界行走了吗?
“陈哥!”于浩扬下意识地大声叫道。
那个戴着面具的人对着他们这边挥了挥手,示意听到了他的回答,但步伐并没有加快,而是继续缓缓地往这边走来,直到几分钟后才进入安全区,用力地把面罩摘了下来。
“呼……呼……”他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脸颊和嘴唇已经因为缺氧而呈现出不健康的暗红色,但他随即向邱毅走来,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成功了。”
“陈哥,你……”于浩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问题已经解决了。”陈禹这时候终于缓过劲来。“邱毅,你设计的这东西非常好。恭喜你!”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邱毅设计的这个面罩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让戴着它的人就像是在空气稀薄的高原行走,时刻面对缺氧的。陈禹承认自己有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来,站在原地长时间休息后才能继续缓缓地继续向前,心跳也变得很快,就像是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装置已经通过了验证,它的确是可行的。人们可以戴着它安全地走到那些被基因植物占据的地方,有了它,人们就不必再完全受限于雨季,甚至可以进入之前根本就不敢进入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这或许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最重要的发明。
刘景山等人很快就闻讯赶来,他们也都对陈禹的冒险举动感到后怕,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理由盯着这个事情不放。
“我们应该马上造更多的面罩出来!”刘景山说道。
“这没问题,我们收集的材料足够再做四五个面罩!”邱毅马上答道。
他们很快就确定了使用这种面罩外出的原则。为了防止意外,每次外出至少要有三个人一起行动,而且必须带上一支枪。外出的人要相互提醒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因为缺氧而昏厥,同时也要相互提醒,在安全的地方及时更换水封中已经受到污染的水。
陈禹想找出一种方法来反映水封中那些溶解了毒气的水的浓度,以此来帮助人们知道这些水是否安全。但试遍了了他们身边可以找到的物质后,却没有哪种能够与溶解了毒气的水发生显色反应。
这让他们不得不把到某所中学去寻找化学试剂列入日程,不过被列在更前面的日程,还是寻找更多的枪械以保护自己。
之前那场险些让他们沦为奴隶的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但每个人依然对此心有余悸。他们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枪来保护自己,提高安全感。
现在他们暂时没有其他方面的生存压力,又有了别人多半没有的在阳光下外出的能力,那寻找更多的枪就成了排在最前面的需求。
在人们焦急的期盼中,高永明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另外五套呼吸面罩的制作。
邱毅的设计已经被证明是可靠的,压力于是就完全转移到了他这里。他不得不花费了更多的功夫去确保装置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接头的地方绝不漏气,他甚至重新用上了邱毅曾经用过的保鲜膜加胶水的战术,让整个装置又重新变得臃肿起来。不过对于使用者们来说,这样的缺陷完全可以接受。
被挑选出来的志愿者们很快就进行了第一次探险,但他们的脚步并没有超出之前雨季时探索过的范围。
呼吸面罩带来的缺氧对于人们的身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短时间这样行动还没问题,但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度的警觉,时刻准备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甚至还要携带物资,对于身体的消耗实在不低。
心肺功能的强弱很快就成了硬门槛,绝大部分幸存者最终都被排除在外,确认有能力佩戴呼吸面罩外出执行任务的,只有包括于浩扬、吕杰峰、陈禹等人在内的区区十二人。
这样的结果让人们兴奋的情绪很快就重新冷淡下来,他们默默地看着这十二名入选者每天进行着相应的训练。这十二个人将会享有比他们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也必须承受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辛苦,其中的利弊,实在是很难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