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豢龙高手(1 / 2)

锁龙诀 张佳亮 1703 字 2020-10-23

在中国,龙这种生物历来是王权的象征,有关龙的形象及相关传说、艺术品等,更多的是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当有关龙的东西或者事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不由地令人渐渐接受了民间传说的说法。甚至在古籍中,有关于龙的记载不胜枚举。尽管它们大多是为了宣扬王权的绝对化而杜撰出来的。

但是,龙是否真的存在呢?这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大概是1996年的时候,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了一块化石。化石上静卧着一条“龙”,形象清晰明了,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当时我还很小,但是长大后读到这样的文章后,还是会很惊讶。

记得当时我与二表哥甘效乾还专门去贵州省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看过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总长七点六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长出,双角对称,长约二十七厘米,略显弧形,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当时馆内的解说员还说,贵州关岭新铺的“新中国龙”化石的“龙角”,为中国首次发现,为古代传说中长角的神龙提供了实物佐证,为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我和二表哥的行业注定不可能对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产生兴趣。记得二表哥还感慨了一句:“这东西要是能活到现在……呵呵,我们干一票就可以退休了!”有了化石的佐证,或许这种头上长角的威猛生物真的在中华大地上存在过。

古人对这些传说是非常坚信的,从林林总总有关龙的记载中就能窥探一二,即便是《本草纲目》这样的医学巨著,也会有“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那么本就身为古人的刘相为什么会吃惊呢?这件事情要从很早以前说起了,有多早呢,要追溯到上古时期了。相传上古时期,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民族夏代,夏帝孔甲帝帝帝得到了两条龙,一雌一雄,可是头疼并没有人擅长豢养,于是遍访天下能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孔甲帝帝帝找到了当年陶唐氏尧帝的后人,此人姓刘名累,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而他,也是史学界所认为的刘姓第一人,被后人供奉为刘氏始祖。

说起来,这个刘累跟千鲛岛上焦将军的祖先董父还有点儿渊源。刘累曾经跟豢龙氏董父悉心学习御龙之术。孔甲帝帝帝听闻这件事情后,当然是力邀刘累出山了。刘累出山,凭借自己的一身本领照料两条龙,长达7年这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帝帝帝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刘累势头正盛,仕途得意的时候,两条龙当中的一条雌龙咽了气。这可极坏了刘累,在古代,这足以判一个渎职了。有的史书上记载,刘累是将死去的雌龙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帝帝,孔甲帝帝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干脆就逃走了。

这一点是说不通的,既然害怕龙死的事情暴露,干嘛还要献肉羹呢,直接走不好吗?这一点,刘相倒是做出了解释:刘累成为了孔甲帝帝帝面前的第一红人,自然引起了朝中小人的嫉妒。孔甲帝帝的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而且喜好信奉鬼神,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这其中,就有一位可以呼风唤雨的国师,名叫姒祥。论起来,跟国君姒孔甲帝帝算是亲戚。

此人搬弄权势,眼红刘累受宠,就悄悄杀死了雌龙。刘累手足无措之际他又主动跳出来:“依我看,这次你的命是保不住了,干脆不如将这条死龙做成肉羹,先给国君。说不定国君一喜欢,就免除了你的死罪呢。”刘累虽然受宠,但是哪里懂得这些官场的伎俩,想到姒祥是皇亲国戚,赶忙照办了,没想到却招来了无穷的祸患。

刘累中岳嵩山南侧的尧山东麓,河南鲁山县昭平湖地区,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临死前,刘累告诫后人,豢龙绝技,决不可轻易外露,露则招祸。留下了这条遗训后,刘累就阖然长逝了。

事实证明,刘累的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刘累走后,孔甲帝帝帝又觅到一个名叫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将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帝帝十分高兴。但是,师门在性耿直,常常批驳孔甲帝帝对养龙不懂装懂,惹得孔甲帝帝恼羞成怒,命人将师门杀了,尸体埋在城外远郊旷野。

师门死后不久,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风,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烧起来。孔甲帝本来就信神信鬼,这一下更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祈祷完毕,孔甲帝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在车中死去。也算是昏君恶有恶报的典型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