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0八章 匪情有变(1 / 2)

夷水悲歌 葫芦生 1618 字 2020-03-19

“哎呀,赵兄赵大人,怎么提前开拔了,害得小弟在后面一阵好赶!”钱万通催马到赵源生身旁,抱拳说道。

“钱大人莫怪,实在是因为大军进剿官店口,涉及方方面面甚多,为兄想提前到达建平关筹划,算是为两位把总打个前站。”赵源生回礼说道:“其实钱老弟不用太急,在十日之期赶到即可。”

“呵呵,赵兄以身作则在前,小弟怎会那么不知事呢,定当赶来为赵兄分担一二!”钱万通呵呵一笑,把眼四周看看,又说道:“赵兄,你我所领衙役兵勇乡勇已有千人,再往前面到建平关之间,恐怕难有这样地势宽阔水源充裕之地了,不如就在此处扎营,等待谭飞龙谭把总,如何?”

“在建平关天险附近扎营,颇多便利之处,既能将对岸大局尽收眼底,又能及时出关直奔官店口,即便是情况有变宣恩教匪倾巢前来,我军也能拒敌关前确保县城无虞。”赵源生沉吟半响,说道:“此处距关口还有不短距离,虽然适合扎营,但若以战为重,还是将就一些,在建平关一带扎营吧!老弟以为如何?”

钱万通笑道:“赵兄言之有理。况且你是此次进剿总指挥,军令所至,小弟自然遵从!”

“过江水”往前数里,便是悬崖峭壁。绝壁之下,有数里宽阔的缓坡地带,再往前又是笔陡垂直的河崖,深不见底处就是清江河,古称夷水,当地人叫做景阳河。

绵延数十里的悬崖峭壁,仅这里有一处豁口,就是大名鼎鼎的建平关。河谷对面山崖之巅,也有一处街市,叫做双土地,与这边建平关遥遥相望。两地间人影可辨,却相隔三四十里,中间还得渡过水流湍急的景阳河,一上一下得需大半天功夫,大队人马行军,更是异常艰难。

建平关,俗称关口,为明代官府防流寇入境所建。关口以巨型石块垒就,仅留中间数尺宽的石门,关下顺着岩壁稍可落脚处,一条蜿蜒曲折的官道,通向河谷。自河谷回头仰望,万千石阶时隐时现有如天梯,石阶尽头绝壁上突现一孔光亮,犹如天界之门。建始县志山川》所载:“……江北群山绵亘数十里,叠嶂层峦,峭壁悬绝,猿猱愁度。”

难怪赵源生称之为天堑。那建平关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所在。只是,自三藩平定以来,历雍正乾隆两朝,百十年间无战事,天下承平日久,关口已经久未修葺,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建始把总署在关口设有一讯,驻扎十来兵勇看守,也只是例行公事,做做摆设。

一到建平关,赵源生就叫来捕头晏升,问道:“景阳河渡口情况如何?”

“回大人,景阳河渡口只有一条渡船,单次可载二十余人过河。”晏升答道。

“附近还有渡口么?”

“景阳河渡口上行十里,有个叫大河嘴的地方还有个渡口,也有一条渡船。”

“渡船来回一趟要费许多时间,一个时辰最多能过二百人人,不行不行!”赵源生赶紧下令:“晏捕头,你带五十名县衙兄弟

和一百名乡勇,迅速出关驻扎在河边,把景阳河与大河嘴的两条渡船都号定在北岸,同时把江上渔船全部征调,集中在僻静处备用。沿河可渡滩涂,均需派人把守,闲杂人等不得擅自过江,以防有人向教匪传递消息!”晏升领命而去。

赵源生、钱万通在建平关后官道两旁,选了三处山坳才把余下近千名兵勇、乡勇、衙役营帐摆开,又预留了一处平缓之地,给过两天前来的谭飞龙扎营。赵源生的中军大帐,就设在建平关后,钱万通更简单,把关讯守军那一溜营房挤出几间来,充作临时把总处所,休息时比营帐舒服多了,还能就近与赵大人在一起商议军情。

夜幕中赵源生与钱万通站在建平关口,极目眺望,看着对面千仞绝壁在满天繁星下静静伫立,河谷两岸民居簇簇灯光与江中点点渔火交相辉映,天地一片安宁祥和。

“‘驿亭新似眼般明,箐路开如掌样平。谁与长官歌美政,风摇松竹是欢声。’此乃当年黄叔达赠建始县令李大人的诗句,赵某十分向往。既为建始百姓之父母,不求青史留名,但求造福一方!”赵源生看着眼前夜景,似是有些陶醉,突然又叹了口气:“江山如此娇媚,可惜战火将起,着实令人唏嘘!不知后世能否记得赵某今日之努力!”

钱万通在一旁劝慰道:“大人忧国忧民……”

“下面是哪个?报上名来!”钱万通一句话没说完,被关上哨勇一声暴喝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