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声狂吼,谭飞龙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身子从马背直挺挺摔落在河滩上,一动不动。那座下骏马一声长嘶,奔出三四丈,口吐白沫轰然倒地。
再看那二女将,微微拧身避过了子午锤,拨转马头头也不回,一前一后斜刺里往右侧山林奔去,渐渐消失在丛林迷雾之中,不见踪影。
下河口外,白莲军一阵欢呼:“我佛显灵,天降神兵!天降神兵,天下太平!”
河谷中,绿营兵见把总谭飞龙人马倒地不起,齐发声喊,一窝蜂向葫芦坝小坪,也就是景阳河方向逃命。
覃声鸾鞭梢前指,武魁高呼一声:“杀……!”抡起截头砍山刀,抢先追进河谷。
可怜那三百野三关绿营兵勇,群龙无首,哪里还有回身还击之力,二三里河谷中,便有数十人丧命在白莲军刀下。体健腿快的,好不容易逃出河谷,在葫芦坝小坪之中,一时不辨东南西北,被白莲军赶上,又折损一半,只有百十人翻过小坪山口,经挖角坦,过双土地,渡景阳河,直到逃上建平关,算是捡得了性命。
葫芦生在此赘言:紫衫白袍二女将何来?各位读者可曾记得去年中秋之后,覃声鸾离开长阳榔坪时,母亲麻婆娘交给他一对纸人纸马,说是外公传下之物,只能使用三次,是万不得已时的救命符。昨天下午,覃声鸾与武魁合斗谭飞龙不过,危急时刻齐莺儿奋不顾身相救,眼看齐莺儿又是危险万分,自己营中再没人可以出阵救援,情急之下,便祭出那对纸人纸马替下齐莺儿,围攻谭飞龙。
至于那二女将,一如冯秋云,一如齐莺儿,乃是施法之人心念所至,一个是覃声鸾心底至爱情人,一个是心中关切亲人,自然幻化在纸人纸马上。没想到那纸人纸马如此神通,谭飞龙又不知其中玄机,只顾奋力拼杀,却终究锤重力亏,半天一夜中,竟被活生生累死。
后有好事者将这段故事凑成一幅对联,虽不工整,倒也有趣:
肖家丫(垭)头屙尿坑中急生假兵马
杉木娘(梁)子奶头包前累死真将军
又有一联,坊间越发津津乐道:
肖家丫头日过三千好汉
杉木娘子夜宿八百英雄
葫芦坝经此一役,远近闻名。从此,葫芦坝大坪被称做战场坝,葫芦坝小坪,则被称做小战场。战场坝下河口河滩上,当年谭飞龙镔铁子午锤神勇一击,覃声鸾挺宿铁摄魂刀奋力相拒时,宝马“银狐”踏陷河床石板深达寸许。事后又有乡民发现,两行马蹄印,自河滩一直延续到右侧半山腰的天坑前,便是那一对纸人纸马所留。随着岁月消磨,泥土上的印记自是早已不可寻,但河滩石板上那马蹄印至今仍清晰可辨。
双土地,是夷水即清江南岸,也就是景阳河南岸重镇。相传景阳河南岸开化之初,在此修建街市时,曾挖出两个酷似土地菩萨的石头,顺治年间,这里又修建过两座土地庙,双土地就此得名。
双土地一带地势陡峭,街市顺着官道依山而建,分上街中街下街三级,蜿蜒二三里,与景阳关南北相望
,浮空对峙。街市商铺林立,繁华异常,五尺宽的石板街,被骡马行人打磨得光洁如玉,可鉴人影。
湘西历史上,或因战乱,或因洞庭湖漕运堵塞,海盐不能进入湖南,曾经两次“川盐济湘”,双土地则是川湘盐道的必经之路。川盐经夔门、建始、花坪、双土地、官店口,一路南下鹤峰宣恩,再入整个湘西。而这条盐道穿行于千峰万壑之间,行到高处,如登天梯,白云团团在脚下涌动,林涛阵阵在身后回响;走到低处时,如入地府,仰头上望,只能见到头顶一线天光。故而湘西长期“担谷斤盐”,平民百姓“广椒当盐”,盐贵人轻。
背盐回去的背夫,通常天亮时从花坪出发,先走过十五里石板路到关口,然后一步一杵,下十五里到景阳河边,渡船过河,接着又上十五里,黄时昏分才能来到双土地。再往前行就只有官店口了,当天肯定是赶不到。所以双土地就成了背夫的家。湘西前来背盐的背夫,有时天气不好正逢阴雨河水暴涨,景阳河不能摆渡,往往在双土地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朝看江水奔腾不息,夜听涛声挂念妻儿,其中辛酸莫可言状。
赵源生赵大人,钱万通钱大人,昨日谭飞龙在葫芦坝下河口力拒追兵时,带着百余残兵先行撤走,逃到双土地时不敢丝毫停留,直接下到景阳河边连夜抢渡,今日天亮前已爬上建平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