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大人,小的家住邬阳关以北,距此地不远,儿时常随长辈到山那边走亲戚,所以晓得。现在我们已到建始县官店口地界,所立之处并无山名,因形状狭长像条扁担,私下里就叫扁担山。对面那道横起的山却是有名的,两面陡峭异常,中间高耸峭立,山脊狭窄绵延数里,形如薄刀,故而唤作薄刀粱子。要到山的那面去,只有中间那条极难行走的山道可以翻过山梁,如走大路,则要从谷口左边绕过去,就远了半天路程。右边进去不远,薄刀粱子与脚下扁担山便渐渐连在一起,谷中小河便是自那两山交汇处发源,那里面三面环山,所以下面那个河谷,只有左边才是出口,右边是没有出路的。”一名乡勇一五一十的回答。
说话间,见得谷中那教匪头领似是已有决断,在大白马上把刀往右侧一指,二三百
人一窝蜂向山谷深处涌去。
“哈哈……看来教匪不谙地形,定是追寻前面队伍进到死胡同,真乃天助我也!”乌大人一阵狂喜,把马鞭往前一挥:“冲下山去,全歼教匪!”
山路崎岖不便骑行,乌有仁翻身下马,把缰绳往卫兵一甩,从身边一名兵勇手中抢过火枪,领着近千名官兵乡勇,一路呐喊下山。
山路狭窄陡峭,窄处只能一人通过,宽处也至多两人并行,官军前面的到了谷底,后面的还在山口,足足用了一顿饭功夫,全部人马才在谷中聚齐。乌大人急急整理好队型,往山谷深处追去。
拐过一弯,不远处已是山谷尽头,却见那两三百白莲军,占据两山相连处的山麓,摆好阵势,不再逃走,预想中的教匪伤员队伍也不见踪迹。
乌有仁心中一紧。刚刚大队人马汇集谷中已耽误了不少时间,即便是两山相接处坡陡林密,但这么长时间,教匪也完全可以翻山越岭逃去,现在反而占据险要等待官军追来,却是为何?况且,教匪前队那么多轻重伤员,绝难翻越前面垭口,此时却不知去向,莫不是有诈?
连忙一举手,止住队伍暂不前进,自己则往前后左右四处张望。只见左右两边到两山交汇处,或是陡峭悬崖,或是乱石密林,谷中阴森可怖。此时若有教匪奇兵把身后谷口一堵,自己岂不是反而身陷绝境?心下大赫,连声喊道:“快!快!教匪有诈,速往后撤!”
官军后队变前队,急速往来路退去。
就在此时,两山交汇处传来“轰,轰,轰”三声炮响,被追的那几百白莲军,齐发一声喊,倒转往谷中猛扑。薄刀粱子上一声呼哨,山顶、山腰丛林中也突然冒出无数教勇,呐喊着从那条小路往山下冲来。
紧接着,又是一片呐喊声,来自薄刀粱子对面,也就是官军适才下山的山口方向。
山谷中到处都在高喊:“活捉乌有仁,活捉乌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