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值钱的伏妖令(1 / 2)

话说宋念安离开玉瑶的水果摊之后,在西市逛了整整一个上午,才盯上了一张“厚皮子”。

所谓的皮子,指的就是钱袋子,而这厚皮子,说的就是那种鼓鼓囊囊的钱袋子。

那个“厚皮子”,看样貌是个中原人士。中等个头,肥头大耳。是个胖子。

身穿锦衣华服,腰上还缠着一根金边腰带。而那腰带上,就系着那个厚实的钱袋子。

他手里攥着一根缰绳,牵着一头灰色的老毛驴。

那只毛驴干瘦如柴,以至于一根根肋条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可能是因为毛驴上了年纪,身上还有几处毛发脱落,远远望去,身上斑斑驳驳,实在不怎么精神。

宋念安倚在街边的墙角,远远的打量着这一人一驴。

心说还真是奇怪的很。看这胖子也不像是个差钱的主,若是牵着一匹高头大马,那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可偏偏牵着这么一头瘦驴。就有点扎眼了。

看这只瘦驴,估计五十斤的米袋子都驼不动。若是这肥头大耳的胖子坐上去,非得把这毛驴压死不可。

所以这一人一驴在人群中,引得不少人侧目。

宋念安用拇指和食指搓着下巴,学着那老夫子捻动胡须一般,开始琢磨了起来。

如此招摇过市,这胖子应该很少来长安。

这西市的客栈极多,随处可见寄存马匹和骆驼的地方。

一般独自来采购的商人都会把马匹骆驼寄养在客栈里,在逛街市的时候和卖家吴掌柜谈好价钱,再由卖家的店伙计送到客栈里即可。

这样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生意好的店铺必然是在人流量最大的街道。

除非是整个驼队或者马帮,否则很少有人牵着一头毛驴出来逛街。

人挤人况且难受,更何况带着一只牲口。

所以宋念安自从盯上了这个胖子之后,就一直尾随着到了这里。

西市像宋念安这种的手艺人可不在少数,这要是一个不留神。怕是自己还没下手,到嘴的鸭子可就飞了。

果不其然,前面的街道上由于一辆马车迎面驶来,街道瞬间就被拥挤起来,不一会的功夫,就已经寸步难行了。

那个胖子,牵着头毛驴东张西望。

宋念安心说机会来了。就悄悄走进人群。悄无声息的接近那个胖子。然后在人群中的缝隙中伸出手,抓住那钱袋子的绳子。

只是微微的一个抖动,轻轻一扯。那只钱袋子就到了自己的手里。

偷到手了。

宋念安转身离开。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无意外发生。

紧接着宋念安快速逃离现场。顺着道,来到一个僻静的巷子。

左右无人,宋念安才从怀中掏出那只钱袋。

此时仔细端瞧,才看出这钱袋上金丝绣缝,刺有飞鹤祥云,做工还真算的上是精美。

捏了捏钱袋,里面好像是一沓子纸一样的东西。心说肯定是银票,定然是银票。

宋念安怀着一股兴奋劲打开钱袋。

然后惊喜和失望,在一瞬间同时出现。

钱袋子里面确实有一沓子纸,不过不是银票,而是黄符纸。

宋念安把符纸拿出来正面反面都看了看,然后心底暗骂了一声

“娘的,这是撞见大尾巴狼了。”

那黄符纸四四方方,上面用朱红色的笔画着看不懂的线条和几个完全认不出的字。

宋念安本身就没读过书,认识的字那就更少了。所以看到这一张张符纸,堪比天书。

一沓子破纸肯定是不值钱,宋念安接着往下翻。

就看见钱袋子里面还有一个八卦镜,一个铜铃铛,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宋念安把今早上顺到手的腰牌一并摆在眼前,然后直嘬牙花子,自言自语道

“啧,今个就这么倒霉?”

可不嘛,顺了个玉腰牌,结果是个木头疙瘩。

好不容易盯上了“厚皮子”,结果到手的是一沓子黄纸。

没想到自己行走江湖这么些年,竟是一天两次的看走眼了。

宋念安哀叹一声,把东西全收进钱袋子,然后塞进怀里。往西市边缘走去。

常言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宋念安这种手艺人,对于销赃,自然是有门路的。

寻常百姓家的日子,哪家没有个家长里短。真是遇上点急用钱的事,多半会挑家里的几样东西来当铺换些银两,以作周转。

可来当铺毕竟不是个什么光彩的事情。

谁也不愿意被别人看见自己从当铺里走出走进的。所以久而久之的,当铺就都开在了人少的西市北街。

宋念安来到北街之后,轻车熟路,来到了一家没招牌的店里。

把飞鹤祥云的钱袋子往高人一等的柜台上一扔,说了句“家里揭不开锅了,祖传的物件,吴掌柜给瞧瞧值几两银子。”

柜台很高,宋念安看不见柜台里面的情形。就看见柜台小窗前,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推了推眼镜,看清楚来者是宋念安,也就自然明白了宋念安带来的东西是什么意思。

心照不宣。

掌柜的叫什么名字,宋念安并不知道,只知道这条街上的人都叫他一声“吴掌柜。”

吴掌柜没多说,也没多问。

因为这当铺有的是明面上的正经生意。

也有这不管不问,收赃销赃的暗地营生。

虽说官府对这种黑市买卖严厉打压,可除非是人赃并获,否则是没办法找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