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试想整整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天宝时代诗人巨作,我们现在还能念得,而且从它的原文里直接享受它的好处,这正是中国说汉语的人的特点,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文学遗产有那么丰富,又是那么易于接受,散文著作可以上溯到几百年前,韵文的还可更早得多,更追溯上去,有些周朝的《诗经》也可懂得,几乎有三千年了。三千年前的诗文至今还可读懂,岂不是世界的美谭么?
不过话得说回来,太高调了韵文易懂,也是有毛病的,因为我所举出的例也只有唐诗的少数,而且又以盛唐为主,若是晚唐及宋诗又不免别扭了。也有些诗句很是平易,但却并不容易懂,此乃是由于诗的措词特别之故。例如韦庄的一首《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为什么“六朝如梦”,为什么“无情最是台城柳”,这须要另外说明补充,在于文字的表面之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