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友们(2 / 2)

如果爱 秋玲 1988 字 2020-08-12

“大钢炮”不吃早点。医生交代每天都必须吃两个鸡蛋才有利于肌体恢复。他不吃早点,中午饭更不可能吃糖鸡蛋。每天早晨,我吃早点的时候,都会让妈妈用轮椅把我推到他的病房里,看着他吃,然后再吃。如果他不吃,我也不吃。有时他一直不吃,我肚子一饿,就会哭,一哭,他准吃。为了这一计,他爸爸曾感谢了我不知多少次。

手术过后,我的精神恢复得很快。为了让我呼吸新鲜空气,“大钢炮”就拄着拐,来到我病房里约我到花园里边看满树的海棠,看樱花。因为钢架太大,每次想出去,都因为身体的不便,而无法与他前行。每每此时,他便拄着拐,到处找人帮忙,把我抱上轮椅,然后请个人将我推下三楼,推到花园。从那以后,花园里多了一个景,一个高高的、瘦瘦的,拄着拐的哥,跟着一个坐轮椅的小妹,到处闲逛。我们一起看池塘里的金鱼,一起找长了四片叶子的幸运草。每次我都找不到长有四片叶子的,他就把找到的送给我,并带上一句:“祝你早日康复。”傍晚的时候,我们一起到樱花树下拣逝去的樱花,一同到池塘等待睡莲绽放。

“大钢炮”在院里是出了名的恶病人,脾气如牛,一不顺心就骂他爸爸,也骂他的主治医生。好多次,他爸爸都摇着头跑来我病房里悄悄地抹泪。他在气头上,谁都不敢靠近他,只有我怯生生的叫一声“大钢炮”出来跟我玩儿,他就再也不闹了。有时他也会骂,我就哭,一哭起来就没完,他再也不敢骂了。

我很清楚地记得1996年的春节。看着城里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里,我们却不能感受到春节的祥和与快乐。我一直“站”在窗台边,看着远方的灯火莫名伤感。妈妈叫我吃饭,我装没听见,让我吃药也装没听见。我想家,想我的同学,想我的小伙伴,不知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妈妈把“大钢炮”叫来了。一进门,他就扯着嗓门叫“小钢炮”,“大钢炮”给你拜年来了。那年春节我们是一起过的。“大钢炮”和他爸爸,我和我妈,四个人挤在一间不大不小的病房里,叫了几个菜,把音乐开起来,就着和谐吃了一顿年夜饭。席间,我们一边唱一边闹,把值班的医生都吵翻脸了。后来,一些能走动的病人听到我们这边的热闹声,也都赶过来,希望和我们一同联欢。小小的病房,不多会儿就挤个水泄不通。每张病床上都挤满了期待平安的病人。我的泪又来了,他们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都来安慰我。年纪稍大一点都给我发压岁钱,那一声声祝福,好像我们不是在医院,而是在一个天堂里,快乐着。那顿年夜饭我永远忘记不了。

我出院了,“大钢炮”还继续留在医院里。他说他等着我下次入院。

第二年,我再次入院时,“大钢炮”已出院。我向医生打听,医生说他回家修养,过两个月才回来。两个月后又该我出院了,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见过。偶尔也会写一些信给他,可是从来没有收到他的回信,不知他收到没有?

(三)俊梅、东梅和纳西小伙子

俊梅是澄江的,和我同一病房,和我同岁。她是因为从小脚掌畸形而住院的。初来医院,她就认识我一个人。俊梅的妈妈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一来就有说有笑的。因为她们家离昆明近,每个星期都会回家。俊梅呢,因为要观察病情,医生交代,不准回家。于是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后来,我们病房又住进一位叫东梅的,她是昭通巧家县人。东梅长得特别漂亮,只是腿跟我一样,都是儿麻后遗症患者。东梅很爱唱歌,一听到好听的歌,就双眼放光,脸色红润。那时我有一个随身听,没事的时候,我也会把它借给东梅听。

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各种民族,丽江的两个帅小伙子在这时也住进了这个医院。他们的出现,让医院增色了不少。两个帅小伙子是丽江的纳西族,性格开朗,也很健谈,脸上随时都有笑容。没外人的时候,他们就讲纳西话,有人的时候就说汉语。有时他到我们病房来玩,就会给我讲一些纳西人的故事。有不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情,他就和弟弟说纳西话,还一个劲地问我“纳西话是不是像英语?”我笑笑。他们给我唱纳西族的歌,东梅一听就说,这歌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她听出来了。纳西小伙子就说东梅的乐感很强,音乐是没有语言界限的。我很羡慕东梅这一音乐天赋。没事的时候,我就让东梅给讲巧家的故事。俊梅给我讲澄江的藕粉,讲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三个女孩子在一起,再也不孤单和寂寞了。我们讲未来,讲过去,讲现在。那时我正在上初二,学习很紧张,想着远方的同学们或许都已经跑很远了,而自己却只能在医院里打发时间。有空闲的时候,我就背英语单词,或是自学数学等。纳西小伙子每次来看到我在看书,就会给我校正英语单词的发音,也会教我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他在我心里真是一个万能的人,什么都会。纳西小伙子给我辅导完,又是俊梅、东梅给我辅导。他们像值班似的轮流给我讲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不懂的问题,我一般不自动问,自个儿摸索,实在搞不懂,就等到他们来找我玩的时候,一并交给他们处理。

那段时间,不断传来同学们测验的消息。我很怕自己因为住院而耽误了学习。越是害怕,就越是学不进去。纳西小伙子就带我到花园玩,给我讲他读书时候的故事。他还给我讲手术过后要如何锻炼才能让肌体恢复到最好。他一再告诫我:不要怕疼,如果怕疼,就一辈子站不起来。我记住了,尽管学业再忙,那一天的肌体的恢复锻炼我都没有少过。尽管我锻炼的深度不够,给身体本身带来了遗憾,但我已经挑战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

我们就是这样相互安慰着,生活着。生活中好像也少了许多应有的激情。一旦看惯了医院里的来来往往,闻惯了福尔马林,就不再为医院里的白大褂而害怕了。

那年我做手术时遇到的麻醉师,是我的师兄,他一边手术一边给我讲家乡的一些故事。那次手术,是我唯一没有痛感的一次。

现在,纳西小伙子的样子逐渐模糊了,东梅和俊梅的样子也从记忆中渐渐模糊了。我不知道,如果我再见到他们,是不是还能一眼就认出他们。

多年以后,每每回想起他们,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我亲爱的病友们,你们过得还好吗?

200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