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友们
有些人藏在心里,可能一直见不了世面,而有些人藏在心里,却一直想让他出来晒晒太阳。每每此时,我总在心里翻那些刻在心里的名字,是不是快要发霉,或是已经发霉的。
今天与一位朋友聊天,突然聊到一个叫巧家的地方,想起有一个病友在那里。一时间,很想把我这群很特殊的朋友翻晒翻晒。
(一)“小结巴”
我认识的第一个病友,是一个禄劝的小伙子,他是我第一次入院的时候认识的,我十二岁,他十四岁。他眉清目秀,个子不高,一米五左右,说话的时候偶尔有点结巴。时隔十年,我已不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只记得他的一个绰号,叫“小结巴”,院里的人从医生叫护士再到病人都这么叫他。我们叫他时,他也会很结巴的答应一声。他总是笑,很不多话。他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穷就没有继续上学了。两个哥哥在昆明的一个建筑公司打工,顺便把辍学在家的也叫到工地上打零工。那段时间工地上出了点事故,有一个叔叔的腿骨折了,于是他承担了照顾这个叔叔的任务。
因为性格的原因,在院里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除了一天给叔叔打三顿饭,照顾叔叔的生活起居外,他再也没有别的事可做了。有些无聊的病人,看到“小结巴”偶尔也会很打趣的逗他说话。每到这时,他就会涨红了脸,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也许是医院里第一次出现一个年纪跟他相仿的人,从我入院的第一天起他就时常跑到我病房里玩,妈妈不在的时候他总是陪我聊天。到吃饭的时间,妈妈如果有事还没回家,他就会先给我把饭打好,还把妈妈的那份一起打好、温好等妈妈回来吃。每每此时,总是甜甜地叫他一声哥,然后他除了笑,还是笑。
第一次住院总是很心虚,没做过手术,没进过手术室,从没有过的恐惧一度占据我心。我很害怕那白大褂下的脸色,他就每天都陪着我说话。手术那天,他把叔叔安顿好就到手术室门口陪妈妈。等我从手术室推出来后,由于麻药的作用,总是迷迷糊糊的,医生一再交代要六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吃东西。待我稍有点意识后,就一直叫肚子饿。妈妈找来医生问,医生拿起一颗很大的针刺我的下肢,一点知觉也没有,我很害怕一辈子这样躺着,我哭着问医生是不是我下肢就一辈子没知觉了,医生只说六个小时以后就会有了。我等啊等,下肢开始疼了,血也止不住地往伤口处外流。伤口的疼加上肚子饿,我又哭又闹。他守在我身边,一边给我讲他们家乡的故事一边给我说这几年在昆明见到的好玩的事情。终于挨过了六个小时,妈妈给我做吃的,看着我那傻样,他笑得比什么都凶。
我想我大抵是饿坏了。吃相一定难看至极。管不了那么多了。术后的几天,他一有时间就跑我这边陪我聊天,伤口的疼轻了许多。
我记得他说过的最完整的一句话是:“玲,你的眼睛大,脸圆,像个皮娃娃。如果照相的话,一定很好看。”我很意外,他居然一点也不结巴地说完整句话。我瞪着眼睛看他,他的脸马上就红了。
术后两个星期,一拆线,我就急着出院。出院那天,爸爸背着我往西站跑,他跟在爸爸身后帮妈妈提着一些大大小小的行李。看着爸爸汗流浃背,他一个劲的要求爸爸把我放下来,让他来背。爸爸看着他那表情,很是感动,只说一会儿就到了。他就一直走在爸爸前面,给我们开路。
把我们送到车站后,他一直站在一个显眼的位置,看着我们消失在他的视线。
出院后,他每隔几天就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每每接到他的电话,我还是很高兴,为自己遇到这样一个好心的哥哥而高兴。
(二)“小钢炮”和“大钢炮”
我遇到的第二位病友也是禄劝的。他大我好多,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哥哥,脾气有点倔。那时他到医院来看病,全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一个美籍华人捐了一笔为数不小的钱给禄劝,让那里的儿麻患者都能得到治疗。他便是幸运儿之一。
那是我做第三次手术的时候,截骨延长术。右腿上带上三个大钢圈,每个钢圈都有好多大钢针穿骨而过。从手术室出来后,自己的腿上多了一套武装,心里也压抑了许多。
禄劝的哥哥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叫“小钢炮”。后来他也做了手术,也安一个钢架,只是钢圈比我的小,我就叫他“大钢炮”。于是大小钢炮成了医院里的一对活宝,每天吃在一起,玩在一起,闹在一起,记得连过年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