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诚意-4(2 / 2)

“请问,当时驻守浯屿岛的一伙荷兰士卒,连同他们的那些黑奴,如今可有下落?”

朗必即里哥阴着脸,一时还没缓过神来,郑福松则继续提示道:

“想必,都早已殒命,无一生还吧?”

“嗯…”

朗必即里哥此时终于开口回答道,但是却不太相信郑福松的话:

“我们甚至还打捞到他们一部分人从海上顺流漂来的尸体。不过,难道他们不是死于官军发动的夜袭吗?况且,刘大当家是我们荷兰人的好朋友,作为朋友,怎么可能会无端攻击友军呢?!”

郑福松则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的确,少部分荷兰人是死于浯屿岛上,可是请阁下仔细想一想,当时夜袭得手之后,官军急于撤退,可有必要将尸体费力抛到海上?其次,即便抛尸海中,按照洋流估算,若是死在浯屿岛附近,怕是也很难把他们的尸体顺流冲到料罗湾吧?之所以尸体会漂流至此,那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死于大明官军之手,而是死在了刘香麾下罗老大三艘战船的炮火之下!”

“放屁!少把屎盆子扣在老子的头上!”

眼看郑福松已经将矛头彻底指向了自己,罗老大忍不住站了出来,指责其血口喷人。

郑福松却微微一笑,看着恼羞成怒的罗老大,以及望着这一幕、已若有所思的朗必即里哥,将当时的始末开始添油加醋地讲了起来,直到最后惟妙惟肖地将罗老大率领三艘战船驶入九折礁前,直接将唯一一名生还的荷兰人丢入海里灭口的事情,也一并和盘托出。

一旁的刘香听着,脸色愈加难看,而罗老大更是几番想打断郑福松,但是却被朗必即里哥以强硬的目光制止。罗老大甚至已下意识地握紧了刀柄,但奈何船上左右都是全副武装的荷兰士卒,也只得强忍着听郑福松继续将他的“光辉事迹”娓娓道来。

讲罢之后,朗必即里哥似乎已有些动怒,先是将郑福松的话简单地向主位上的总督普特曼斯转述了一遍,而后直接转而质问刘香与罗老大,此事是否属实?

罗老大自然是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全部都是明军干的,他当时赶去救援,那些荷兰“友军”都已葬身大海,因此此事与他一点儿干系也没有。

而当朗必即里哥进一步质问其为何不早些说出此事时,罗老大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就在这进退维谷之际,罗老大甚至几欲拔刀、试图作最后一搏。与此同时,一旁的荷兰众士卒也发觉其不轨之举,纷纷握紧兵刃,准备随时将其拿下。

但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主位上方才一直保持沉默的普特曼斯终于发话。

众人皆听不懂其所言,唯有朗必即里哥愣了一下,甚至用荷兰语与其争辩了两句,但是却被其上司瞪了一眼,随后只得转过身来,对着众人转述道:

“此事容后再说,暂且打住。况且,总督阁下的意思是,即便郑公子所言属实,罗头目当时也并非故意炮轰我荷兰士卒。既是误伤,便可赦免,不予追究。”

听到此话,罗老大紧张的神经才渐渐放缓,看向那荷兰总督的目光中却仍是将信将疑。眼看前一刻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竟被那普特曼斯一句话便轻松化解,在场的郑福松几人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这颗钉子总算扎到了刘香与荷兰人之间,恐怕日后也不是那么容易彻底拔除的。

即便一开始罗老大是误伤友军,但最后将那唯一生还者灭口之举,则是绝对的恶意谋害。想必,刚刚朗必即里哥欲与其上司争辩的,也正是这一点。

而躲过了这一劫后,刘香的表情却依旧是一脸峻色,虽说靠着荷兰总督的大度没有追究自己与手下罗老大的过失,但见荷兰人已铁了心答应与郑家议和,想必接下来即便不对自己卸磨杀驴,怕是自己也即将失去利用的价值,面对之前与叶志涛、郑福松的对话间已逐渐有意只当自己的意见是耳旁风,刘香憋着极为难看的脸色,此时忍不住再次愤愤道:

“多谢总督阁下宽宏大量。不过,与郑家议和之事既成。下面,该不会就没我们弟兄什么事儿了吧?!”

对此,普特曼斯则微微一笑,甚至站起身,走到刘香的面前,拍了拍其肩膀,由朗必即里哥转述道:

“岂会?刘大当家劳苦功高,到时自然少不了也分一杯羹的!”

听到这话,刘香总算是挽回了些脸面,其身后几名重要头目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尽管依然不满于与郑家议和之事,但也好歹有了一个台阶,于是刘香拱拱手,算是道谢,也使得与荷兰人貌合神离的这种脆弱联盟关系继续得以维持。

而这时,又听朗必即里哥继续冷冷地转述道:

“此外,刘大当家,总督阁下既已作出了承诺,还望贵部听从指挥,约束好手下,一个月内,所有战船一律在料罗湾海域待命,按照我方指挥布置防御。无令不得擅自离开料罗湾海域,更不准再私下上岸劫掠,以免我们的大事功败垂成。”

“那粮食怎么办?总不能让我手下弟兄都饿死吧?!”

刘香的语气中依然不太服气,而荷兰人也给出了粮食的解决方案:

“稍后自会将粮食分与你们一部分。”

刘香眼看今日之事已无挽回余地,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无奈接受了这一局面:

“好吧。总督阁下既如此说,那刘某遵命便是。”

说罢,便带着罗老大等一干重要头目颇为失礼地愤而离席。

临走之时,还不忘转身再次对在场所有人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

“算郑芝龙那孙子够狠!连亲儿子也舍得拿出来表示诚意!可你们骗得了这些荷兰人,却瞒不过我!待到一个月后,我且率弟兄们磨好刀等着,看看你们届时送来的,到底是通商的圣旨,还是宣战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