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唐河坝要修飞机场(1 / 2)

三月桐子花 蔡垣 2876 字 2020-06-11

快到中午了,省府的秘书对翻译说:‘时间不早了,那我们就去吃饭吧!’。

到了唐河坝镇,走进镇公所,镇长出来迎接;这是一个比较寒酸的镇公所,没几间房子,只在堂屋摆了一张小桌子,四菜一汤,炒酸菜、煎豆腐,炒白菜…;只有当官的才有座,其他人站着吃,碗里的菜吃完了,就到桌子上去夹菜。

吃完饭,秘书长找老何说:‘你到外边去看看,看有没有饭馆?,这是个大集镇、应该有的,我们包出去吃,按一人一天五角:我们能将就,洋人可不能将就,晚饭就出去吃,你要快一点’。

老何答应着,就走出了镇公所。他想,这也怪了,县里来了人,别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镇公所怎么啦?,如此的冷淡,四菜一汤,碗数是不少,东西太差,十个人吃饭,量也太少,是不是哭穷啊?。

老何在街上转了转,只有两三家买吃的饭馆,找了一家干净一点的,也只有两张桌子;他跟老板商量,你这生意不做了,给外国人做吃的,也有赚头,我来操持,老板同意了。

老何问有豆腐卖没有?,老板说:‘上午有,中午人家吃饭、就收了摊子,要到他家去,看有没有剩的’。

老何说:‘那你就去问问’。老板走后,老何就到河边去,因为来时看到有钓鱼的,他要去看看,有没有钓到鱼的;他到河边,看那钓鱼的,真有钓到的,就买了两条鱼;在回来的路上,又买了两只鸡。

回到小饭馆,老板也回来了,老板说:‘只剩两块,都拿来了’。老何叫他再跑一趟,去买青莱,白菜、菠菜、豆角都可以。

过了一会儿,老板就拿着青菜回来了。老何是这样计划的,做个麻婆豆腐,糟辣子鱼,再炒两个青菜。离开饭还早,先把桌子凳子擦了一遍,然后再淘米。

老板把米拿出来,老何看了说:‘这是红花米,能不能买到好一点的?’,老板说:‘只要有钱,金米银米都有,好米是一角一斤’。

老何说:‘你当是我吃呀!,是给洋人和当官儿的吃,卖好的来’。

老板把好米买回来了,就淘米做饭,饭做早点儿没事儿,早了就放在锅里。

闷上了饭,老何就问老板:‘有没有糟辣椒’,老板说:‘有,葱姜蒜也有,还有干辣椒和辣椒面,其他就没有了’。老何说:‘那大料、桂皮、草果有没有?’。老板说:‘要那些干啥?有辣椒盐巴就可以了’。

老何说:‘伺候省里,县里的官儿,洋人,可不能马虎;你明天一大早,到做豆腐那里,要一桶豆浆来,做豆浆稀饭,你们这里早上有油条卖没有?’。老板说:‘都是种田的,吃不起,最多喝点稀饭,好多是吃两顿,早上这顿没有’。

老何说:‘这样说来,米粉也没有咯!’。老板点点头。老何又问:‘有猪肉没有?’。老板说:‘只有一家屠戶,每天都有’。

老何笑道:‘连油条都吃不起,还吃得起猪肉’。老板说:‘这镇上,也有百把家人,遇到红白喜事儿,也有家景好的,隔三岔五买上半斤,我这里也要一两斤,总有路经这里的外地客’。老何问:‘多钱一斤’,老板回答说:‘四角一斤’。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做菜,老板操刀,先把鱼头用刀拍了一下,鱼就老实了,他动作很麻利,‘唰!唰!唰!’把鱼鳞去了,剖肚去肠,去鱼鳃,切成块、放在一边备用。两人把菜择好,洗净了,把它切好。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炒菜。

先做鱼,做糟辣鱼,老何就指挥老板,倒油,老板只倒了一点油,老何说少了,那几滴油只够巴锅,等油倒够了,烧到五六成热,下葱姜蒜炝锅,香味儿出来了,下糟辣椒,老板舍不得放。

老何说:‘多放点,大半碗,等炸出的香味,放盐掺水,水大开后,把鱼倒进去,煮半支烟的功夫,就起锅,撒点葱花’。

第一个菜做好了,第二个菜是做麻婆豆腐,老板说没有豆瓣酱,老何说:‘用糟辣椒代替,豆腐先用热水焯一下’。这是家常菜,老板很快就做好了。

该炒青菜了,老板还是吝惜油,只倒了一点,老何说:‘炒青菜要多放点油,放少了,就成了煮青菜了,炒菜、油不能少’。

最后是做汤,老何特别交代,打了鸡蛋要掺点水,放盐、调匀、水大开后再慢慢倒进去,没有酱油,放点盐,有芡粉就勾芡,再放点菠菜叶子。

碗筷和菜都摆好了,老何就去请肯特他们来吃饭。

中午的饭不对胃口,大家都吃得不多,到了下午,肚子早就饿了,见老何来请,像是遇到了救星,就跟着肯特出了镇公所,到了小饭馆,还没进屋,就闻到了菜香,几个当官儿的一桌,其余的一桌。

大家没空说话,只听到碗筷敲击的声响;翻译说:‘这饭真香’,他问老何:‘你这饭是怎么做的?’。老何说:‘是焖的,所以香一些’。

肯特儿吃完了,他很满意,对老何笑着说:‘ok’、他就走了;等大家都走了,他才和老板吃饭,老何一边儿吃着,一边儿在心里算着帐:今天只吃了一顿,剩了五角钱,归老板吧!;吃完了饭,老板问老何,明天怎么弄?。

老何说:‘煮豆浆稀饭,镇上没有油条油饼卖就算了,炒点儿盐酸菜,你一早把肉买了,四斤吧!中午炒一个回锅肉,一个油焖鸡块,再炒两个青菜,晚上是红烧肉,一个爆炒鸡丁、一个煎豆腐,再炒一个青菜’。

老板问:‘汤呢?’。老何说:‘今天这汤,蛋花太散了,明天少加点水吧!两个鸡蛋,最好勾勾芡’。老何问老板:‘你能做下来吧?’。老板说:‘是做给洋人吃,你可要来看着’。

老何答应了,他说:‘我要来,晚上你去做豆腐那家,明天一早要把豆浆送来,不要耽搁了,豆浆不要多了,十个人的稀饭,一小桶吧!再送几块豆腐’。

老何留下了钱,就回到镇公所了,天还没黑,大家正在摆龙门阵;老何凑上前去问秘书长:‘这顿饭吃得如何啊!’,秘书长说:‘不错!不错!,有什么问题吗?’。

老何说:‘没有佐料,只有点葱姜’。秘书长问:‘还要什么佐料?’。老何说:‘还要大料、花椒、桂皮、草果、香叶,炖鸡、炖肉都少不了,米醋也没有,只有烤酒的下脚料,那也叫醋,黄酒更没有,吃不好请大家包涵’。秘书长说:‘不错不错,有什么东西,做什么菜吧!’。

这时门口吵吵嚷嚷的进来一伙人,有两人抬了一条大鱼,有十好几斤哟!,看那样子,不到二十斤,大扁嘴、长长的鱼身,有半人多长,两人抬着,鱼尾巴都拖到了地上;老何认得:那是乌江里的鲶鱼,足有一二十斤呢!。

抬鱼的要找镇长,问他要不要?,镇里只有他们才吃得起,镇里有人在这里,马上回答说:‘要!当然要’。抬鱼的说:‘刚钓的,五块’。

镇里的人说:‘五块?,我一个月也才挣几个五块呢!’。抬鱼的说:‘吃不起就算了,走!’。

五块钱、百姓要吃一个月呢!,谁拿得出那么多钱来,人家知道,只有镇公所的人才消受得起;既然镇里不要,两个人抬着鱼就要走,肯特来了,上前去拽住了后面那个抬鱼的肩膀,肯特说了一串洋话,翻译赶忙上来,对抬鱼的说:‘肯特先生叫你们等等’。

肯特在那里,上上下下打量着鱼,最后他说:‘ok’,老何凑上去,他摸了摸,没有鱼鳞,没错,是乌江里的大鲶鱼,他对肯特伸出一个大拇指说:‘ok’,肯特对翻译嘀咕了一阵儿,翻译对老何说:‘肯特说:他认识这种鱼,没小刺儿,只有一根大刺,很好吃,把它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