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白一笑,回答道:“好的!我会小心的。”
其实,对于陈继善拿高仿的东西来找麻烦这一点,秋霁白并不是非常担心。他现在心里苦恼的是,怎么能找个机会把陈继善给设局做了。
第二天早九点半,还是那个学校礼堂,今天来鉴宝的人相比于昨天,可要少很多了,只有四十多人的样子。这其中还有少是货主儿请来帮忙的人。
从单子上看,今天共有十九件东西要上手、过眼。从这些器物名字上看,那可这就让人眼红了,简直件件儿都是重器,一件儿比一件儿等级高。有的就是各省级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
看了一遍单子上的东西,秋霁白心里也不由暗自嘀咕:“今天还真是一道关口啊!”
想到这里,秋霁白回头看了一眼马守义、吴尊峰,以及杨如珍几位专家后,和顾惜安对视了一眼,鉴定正式开始。
顾惜安一改昨日的傲慢,非常主动地配合秋霁白,按照单子上预先排好的顺序,开始依次念持宝人的名字。
第一件拿上来鉴定的是一只宋代錾刻菊花纹饰工艺的纯金小碗。一眼货,打开门,没过多地说什么,直接就被纳入了拍卖品中。
秋霁白心里非常清楚,这件儿东西货主多半是做了详细的安排。按照当前市场价来说,这只碗也就在七百万到八百万之间,要是真的有人用过千万的价儿拍,那货主很可能是出给对方。毕竟行情好的时候,这个级别的宋代金银器也就是千万左右的价格。
如果价格达不到心理预期,那货主事先安排的自己人,就会把这只碗拍走,大不了往主办方,也就是秋霁白这边儿交一定比例的佣金就行了。
第二件东西是真是一尊藏传佛教铜鎏金“阿弥陀佛”造像。尺寸不算太大,十三、四公分。做工精细,开脸精致,虽然鎏金磨掉了一些,但整体状态保持的还算不错。只可惜,封底没了,造像内部的装藏一点儿没留下。
“郭先生!这尊造像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对应来说,应该是清乾隆左右铸造的。但这不是官造。”
秋霁白对这尊造像的主人郭凡阳说道。
“不是官造,那是民间高仿的?”
郭凡阳略感紧张地问道。
一摇头,秋霁白说道:“这不是中国造像的风格,是尼泊尔的工艺。面带喜色,头大肩宽,胸阔腰圆,工艺精湛,从体型到装饰皆具有典型的纽瓦尔人的人体和审美特色。这和我们国内的造像有着不小的区别。”
顿了一下,秋霁白说道:“郭先生!这尊造像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是以低于十万块入手的,那恭喜你算是捡了个小漏儿。但……”
“没事儿!”郭凡阳一笑,说道:“这件儿不对,那就请秋先生再帮我把这件儿东西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