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念奴娇(七)(1 / 2)

情入青山 锦鱼不吃鱼 1680 字 2022-08-13

十八

等崔昭昭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的午后。

嬷嬷端来饭菜,催她快些吃。说是饭菜,也不过是一些清炒的蔬菜配上瓜果。

看起来寡淡无味,崔昭昭已经吃了好多年。

正常的饭菜是什么味道,她好像从来都不知道。

小时候吃的,是大街上捡来的食物,别人不要的残羹冷饭。

再长大些被卖到这里,为了保持身材,每顿只有几片蔬菜叶子。

隔天会有一个鸡蛋。

再后来她能独立,便专门给她派了人来照顾日常起居,衣食住行。

嬷嬷心善疼她,葵水时总会给她端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

是她记忆里,为数不多的甜蜜。

“嬷嬷”,她叫住要离开的嬷嬷,“你说糖葫芦是什么味道的?”

“甜味,就跟红糖一个味”。崔昭昭知道嬷嬷是怕她嘴馋,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涨了不该涨的肉,那就跳不成舞了。

一旦跳不出舞,这朵芍药也就开到尽头了。

这一点,崔昭昭和嬷嬷心知肚明。

所以她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沉默着用手绞了绞自己的头发。

应该是不一样吧,崔昭昭目送着嬷嬷的背影远去。

她小时候饿极了摘过青色的山楂,是酸涩中夹杂着大量的苦味,想要人吐出来,想要人流眼泪的那种味道。

可是当时的崔昭昭还是强迫自己咽了下去,她太饿了,已经饿到极致了。

并没有丧失理智,她用河水洗干净果子,就着河水囫囵吞了下去。

红色的山楂应该更好吃,红艳艳的,就像是芍药一样红。

它是还未开放的芍药骨朵。

过上甜蜜的糖浆,冻成水晶一样晶莹剔透。

拿在手里,不吃,就那样看着都是好的。

是崔昭昭少有的,真正感到满足的时刻。

十九

距离扬州回归平定。又过了半个月时间。

期间崔昭昭没有偷偷跑掉,再去看贺文忱。她被嬷嬷牢牢看住,与众多姐妹一起,排练演戏古乐古舞。

不知从哪里收来的《玉树□□花》,据说是陈后主的孤本。

嬷嬷叮嘱她一定要仔细练习,仿仙人之姿,做芍药之媚态。

她被暂定为领舞,其余众人,不过是托举芍药的枝,衬托芍药的叶。

而她是唯一的,独特的,一袭红衣,舞尽风华。

嬷嬷连饭都不让她吃了,说那样只会增加身体的浊气。

五谷杂粮,使人顿生厚重之感。可玉树□□花,本就不是开在人间的花。

嬷嬷命她喝三更天的露水,佐以蜂蜜花瓣,除此之外,再不让她吃别的。

这栋楼名为玉霄楼,崔昭昭八岁被人卖进来,如今已过了十二年,双十年华,她不再年轻。

入了这次军阀老爷的眼,她有泼天的荣华和富贵,整座扬州城都匍匐在她脚下,沦为芍药开花的养料。

可如果能够选择,崔昭昭宁愿不要这张漂亮的脸。

若有来世,她愿做洁白的莲,而不是艳俗的芍药。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

清清白白地同贺文忱见面,做朋友,不远不近,相交清淡如水。

可是她不能选择,收她艳骨的,不是锦囊,而是玉器珠宝,黄金万两。

明明是讨人欢心的媚俗之舞,生生被崔昭昭跳出了,飘飘欲仙,遗世独立之感。

当芍药有了心上之人,便是她开始凋零的时刻。

于是崔昭昭强撑着,任由人上妆,描眉画唇,在鬓角插一只血玉做的宝钗。

胭脂为芍药再度上色,哪怕是强弩之末,也是容光焕发,活色生香。

二十

《玉树□□花》是陈后主的得意之作,那个浪漫的君主,爱美人不爱江山,最后两手空空。

谁都没能护住,谁都没有抓住。

传说中这是不详的舞曲。

崔昭昭想起诗人对它的判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如此,倒也是应景。

并不是不知亡国恨,而是被迫笑唱□□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些文人永远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既要又要,站在高地指指点点。

别说为五斗米折腰,崔昭昭这辈子活了这么久,都不一定能吃够五斗米。

乱世之中,要想活下去,只有这样。

不必太过苛刻,哪怕是生身父母,兄弟姐妹,崔昭昭从未怨怼过他们。

没有别的法子,乱世香火旺盛,人人都在求来世。

可若来世真的可以求来,崔昭昭只愿自己再不为人,只做风,无拘无束,以游无穷。

二十一

跳舞的日子很快到来,这一天与往日,并没有任何不同。

她们永远都是供人取乐,人人欣赏的花,时局再更改变换,她们也照旧如昨。

享乐永远不变。

何必记住每朵花,何必怜惜每朵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