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生离死别 松柏常青(1 / 2)

1984—1985底特律北京

在赶去北京飞机上,崧苼眼前总是慈父临危前微微点头盼儿归的影子,恨不得立时赶到北京。依照老人意愿,慈父已和慈母在天堂团聚了。在一万多米的九天之上,他恍惚追随父母又回到孩童岁月。和父母同榻而眠,同桌吃饭,同读唐诗,同写大字,同登景山,同游北海……恍惚又听到父母讲给他的儿时往事,仿佛就是昨天……

一九三九年(兔年)农历六月十八下午二时(未时),陈家小儿子在协和医院降生,林巧稚大夫接生,体重八斤八两。陈怀臻闻讯从工地赶来,看着佑君抱着不爱哭就爱乐的大胖小子,四十二岁的他心里那个乐,那个甜。宽额头,丹凤眼,白里透红脸蛋,见人就笑小嘴儿,这孩子虽然生于国破家难之时,可却让怀臻和佑君心里油然生起山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盼头。借住家旁嵩祝寺谐音,取老家河南嵩山寓意,含有山有草之合运,怀臻给孩子起名崧苼。喜信儿传出去,亲戚朋友都来道喜。怀臻和佑君不敢兴师动众,也没钱给孩子办满月,只约了几位至亲好友来家聚了聚。系着兔儿爷红兜兜的崧苼,人见人爱。女眷们抢着抱,抢着亲。崧苼张着小嘴儿乐,一点不认生。齐先生和柳大哥还带来了自来水公司周科长特意给崧苼批的生辰八字,更是意外的惊喜。

齐先生特别传话,“周科长外出不能来,嘱咐我一定把话带到。这孩子福大命大造化大,定会给陈家带来好运。就为批这生辰八字,周科长特意问准了崧苼降生的时辰。”

“有这么大关系?”

“周科长说要不是未时降生,差别就大了。”

周科长是怀臻挚友,也是象棋棋友。祖传看相批八字本事轻易不露。凭二人交情,周科长给陈家所有的孩子都批了八字。精准之极,着实让怀臻和佑君惊叹不已。但是,周科长始终没给怀臻和佑君批八字,至今都是个谜。多少年后,怀臻才醒悟到其中道理。

怀臻郑重接过周科长给崧苼批的生辰八字。考究宣纸,工整楷书,最后还加盖了一方红印。

“生性聪慧,好学多能,才过八斗,过人之志,能成大事。佳年、佳月、佳日、佳时,喜降麒麟,定给全家带来好运。日后一飞冲天,为苍生造福,前途不可限量。”

“嗬!全是赞美之词。”怀臻乐得合不拢嘴。

“就没有不足地方?”佑君笑着问。

“就说他豪放不羁,常会意气用事。”

再看小崧苼抿着小嘴儿咯咯乐,就跟他都听懂了似的。

从小崧苼出生后,‘陈家房产’在困境中出现生机,很快走上发展之路。日寇投降后,‘陈家房产’一跃成为京城房产业的老大。

……

好容易挨到北京,玉英和家人都来接他。抱头痛哭岂能道出扎心的痛楚。崧苼、玉英、大卫、晓雷直奔八宝山,在慈父慈母骨灰盒前跪拜,守候到傍晚。玉英哭诉说自他走后,老人精神也好,吃得也多,还和两个孙子一起背诵唐诗。没想到,说走就走了。肺部感染,痰排不出来,靠在玉英背上,还在低声念叨,“告诉崧苼,就指望他,指望他了!”

兄弟姐妹一起商量,最要紧的是寻找墓地,为两位老人合葬。大家分头四处奔走,没个头绪。出乎意料接到西郊万安公墓通知,已特批了一块墓地,指名陈崧苼速去办手续。背靠玉泉宝塔,远望香山枫叶,始建于1930年的万安公墓是可望不可求的宝地,更是喜爱西山淡静清雅的两位老人再好不过的归宿。凉透了的心,突得一丝安慰。

“您是陈崧苼先生吗?”

“是。这是我的护照。”

“老人死亡证明带来了吗?”

“带来了。”

“好。请孙师傅陪各位看看墓地。”

仙风道骨的孙师傅是这儿的老人。据他说,1978年以来万安公墓一直在修复惨遭破坏的陵园,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特批的这块墓地就在大门左手第一排,而且是第一座墓地。

“冒昧请问,特批是什么意思?”

“特批就是一般情况不批,您的情况特殊,特殊批准。”

“怎么讲?”

“据说是北京市领导特批的。算我没说,算您没听,权当不知情。”

曲径通幽,草树茂盛,苍松之间,喜鹊在翠柏枝头高唱,犹如到了人间仙境。

“这是此区第一处墓地,第一排,紧把头。”孙师傅指着那棵翠柏说,“这棵古柏还没锯掉,仍留在这块墓地里。”

崧苼激动地问:“我们可以保留这棵古树吗?”

“当然可以。锯了就太可惜了。”

“太好了,两位老人就喜欢松柏。”崧苼没好说当年陈家豪宅,光是郎家园枣树就有八棵,还有松树、柏树、海棠树,数不胜数。

“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您提的方案很好。墓座还请费心建成一本开卷书样式。”

“老人一准爱写书。”

“是。最早的三本法文教科书,就是家父写的。”

“放心,一定尽快修好。”

“太谢谢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