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 / 2)

“一辈子忘不了。1942年到1943年,您领着百十号人干了两年,硬是把破烂不堪的贝勒府重建成北平数一数二的陈家豪宅。”

“那时,‘陈家房产’事业蒸蒸日上。放着大把的钱不赚,偏要花大价钱买下贝勒府,再花几倍的钱重修,为的是什么?”

“不会是想让咱家也住上王府吧?”

“想哪儿去了。生在窑洞,长在穷家,才不稀罕什么王府呢。”

“那为什么?”

“为的是给‘陈家房产’树个大招牌。”

崧苼腾地站起来。

“‘陈家房产’后来大发展,靠的是这块大招牌现身说法。”

崧苼慢慢坐回椅子上。

三年前,就在这间小南屋,老人和崧苼吃了顿饭。转天,崧苼就去了美国。三年后,还是在这间小南屋,吃的还是老人喜欢的菜,喝的还是红酒味美思。父亲更老了,嘱咐他的话更有力量。

崧苼带上几个玉米面窝头回到饭店,紧忙拿出日记本,一直写到深夜。渴了喝杯水,饿了啃窝头。第二天,他把中英文建议书交给陈祖涛总经理。中心要点是双方合作项目务必突出重点,在“三合一”产品系列中高高树起别克轿车这面招牌,为别克面包车铺路。一马当先,三马奔腾!

这份建议书上交到中美双方领导部门和高层负责人后,引起强烈反响。双方同意立即组建联合可行性研究组。由中美双方高管和资深工程师组建的近百人工作组,开始项目调研,撰写合资项目中英文可行性报告。作为美方负责人,陈崧苼每月飞两次中国,飞一次欧洲或巴西,还要接待来美国的中方考察组。踌躇满志的他觉得要有番更大作为了。

不久,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通用总部首次向中方正式表达合作愿望:总投资预定十亿美元。

三个车型同时上马,别克轿车一马当先。

合资建厂地点优先考虑北京和上海。

这一构想立即引起中方最高领导重视。国内外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为了全力促进这一重大合资项目进程,通用公司在北京昆仑饭店建立了北京办事处。开始办公那天,特意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陈崧苼走进会议室,座无虚席,后面还加了不少座位。记者提问核心问题是如何看中国当前投资环境。

“请问,美国通用和中国企业合资总规模十亿美元,是吗?”

“是。”

“您知道最近中国外汇储备有多少?”

“对不起,不大清楚。”

“十亿美元大约等值于目前中国外汇总额一半以上!”

“我个人认为局面会有好转。”

“没有动摇来华巨额投资意向?”

“没有。起码我没有。”

“为什么?”

“我参与了北京吉普合资公司数年谈判全过程。公司成立后,引进切诺基散装件的确遇到了外汇短缺问题。可是中国方面,从上到下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前车之鉴,给了我们信心。”

“尝到了甜头。”

“对。有酸才会有甜。”

全场突然静下来。

“也可以说,有甜也会有酸。”

后排有人鼓掌,带动全场一片掌声。

后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刊登了专题采访报道。陈崧苼照片旁的大字标题:“有甜也会有酸”。

但是,陈崧苼却始终兴奋不起来。眼见慈父一天天衰老,而又束手无策,崧苼患上了心痛毛病。晚上噩梦惊醒,突然心痛起来,吃什么药都没用。蜷曲在床上,眼前闪现慈父身影,一直熬到天亮。

万没想到,不久接到加急电报,如晴天霹雳把他震昏在地。

“慈父于1984年9月25日仙逝。昏迷中,我们问是否叫崧苼回来。慈父微微点头。速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