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君子已设定上了道德内涵。《周易》已给君子预设进了道德规范。这里的终日乾乾,谦谦,劳谦,君子之光,都是属于道德的内涵。在《诗》里早期出现的君子均不见这种道德内容,正是《周易》一书赋予君子这一政治主体性的道德内涵,孔子只是继承发展了这一政治理念。
从最初的君到主,再到君子,是对君王情感化的过程演变,是思想者赋予理想君主的一种政治观。也是从神话帝(或上帝)到理性化的人间君王的思维过程。君子道德政治人格的建构,表明了哲学上的突破。正是《周易》完成了这一哲学的突破与转变。所以说《周易》一书建构出了一个崭新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就是君子,即君子之道或君子之治。
《周易》一书里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这是无疑的。不过《周易》一书里的君子是个特指或是泛指呢?是指周王,或是西周宗法之下的百官(即西周整个贵族统治集团)呢?
《周易》一书里的君子之义指向最恰当的是亦君亦侯的在位者。即西周有身份的在位者,已不再是君子本初之意,即君之子。
《周易》一书里出现的君子,与其之前《诗》里出现的君子的指向有所不同了。《诗》里出现的君子,指谓的是周王,是对周王的颂称。而《周易》里的君子已不是专指周王,也不是指君王,即当时的指有国有家的在位者。
《周易》里的君子与后儒(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所称的君子也有所区别,即《论语》等儒学中的君子称谓有所不同。在三个时段里产生的《诗》(西周中期以前产生的诗作中出现的君子是特指周王)、《周易》(《周易》里的君子是指亦君亦侯的在位者)、《论语》(《论语》里的君子是指学而优则仕的为官者)。三部书里出现的君子的称谓,代表了三个时段的发展过程。这三种书里的君子指称虽有所不同,但无本质区别,故先秦的君子一词是个政治概念。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