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篇既讲君子做事的诀窍,又讲君子之德的道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乾乾原创是键键,即刚健自强不息之意)。此句的意思是不仅整日自強不息,发奋有为;而且夜晚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才没有害咎。
这是先儒给君子讲述的政治诀窍,是为君子提供治国理政的政治经验。在《周易》时代,是君子共有的天下。即邦国林立的天下,已是诸侯争霸的时代,西周王室已名存实亡。讲君子之道等同于君主之道。因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君,都是君主。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君的地盘其先都是分封来的,是周族创立的天下,这些国君就是周君之子国。所以大大小小拥有封地的主人,都是君子(即先君之子)。那么,那时的天下就是君子共有的天下。《周易》所讲的君子之道,也就是讲给那些大大小小的拥有封地的国君(君子)们听的。也可以说是讲给列国之主听的。在《周易》作者眼里,君子修德是达到安邦治国的一种理想的有效途径。
《乾》篇里的以龙喻君子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从潜龙、见龙、飞龙、亢龙。这几个不同的阶段过程的论述,实则是阐述的君主之道。但从龙的几个阶段发展变化,又赋予上君德。《乾》篇里的群龙无首吉(都不争做领头或者不充当领袖人物,吉祥)。体现了作者向往的是君子共治的政治理念。因为君子就是大大小小拥有封国封邑者。这些君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那么天下岂不太平了,所以《周易》里的君子是背负着政治的重任,是通向天下太平的枢纽。所以《乾》篇里讲的龙道变化,就是给君子讲述政治之道上的君道诀窍。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即君子应时刻警惕、反思,自我完善,即完善其道德成为安邦治国的一种政治资本,若一旦没有道德的完善,将失去治国安邦的资本。先儒建构的君子之治的成败,以君子的道德性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根本。这正是中国的古典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的不同及差异。西方政治哲学是从制度政体上阐述治国的道理,而中国的古代先哲总是一成不变的或者一脉相承的从政治主体的道德上,反复无穷的论述统治主体完善其道德性,而达到天下治理的向往。以为这样的君子才能善待其子民,天下才能太平。这就是特重主体(即统治主体)的道德性,而从不思考政体的建设性。中国古代哲人所提供的思想,也只有王者之道。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的思想者,也只能反复的去注释先秦的那点本属政治干预之下的所谓经典了。注经成为后封建社会里的唯一思想源泉。道德治国实际是非常苍白的说教。道德政治与政体政治哲学正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也正是民主与制度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必然结果。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