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八)(2 / 2)

可以说本篇的命题就是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其意是结盟很有好处,追根求源结盟是长久发展的正道,不仅方国也来结盟,而那些迟迟不来结盟者,是没有好处的。

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这是否是站在周王的立场上来谈结盟的呢?不像。作者是站在众诸侯纷争的历史背景下来谈结盟的。是讲给诸侯国君们听的。是让诸侯国之间走结盟的道路。谁不结盟,就有被瓜分的可能,这就是后夫凶的结果。西周后期已是一个诸侯纷争的时代,《周易》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作者并不是维护周王朝的利益,而是站在众国纷争的历史背景下谈结盟的道路。作者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洞察社会,面对纷乱的世界,作者在思考着社会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一种新秩序。作者提出的新秩序就是走结盟的道路。

本篇的中心是讲结盟,是讲邦国之间的结盟,走和平共处道路,这与后来的王权主义是不相同的。战国时期,无论,儒,道,法皆是王权思想的奠基者,是维护王权思想的学说者。而《周易》哲学里没有王权思想,在面对周王室的衰落,而众多的诸侯国林立的时代,《周易》作者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国家(诸侯国)间的友好结盟,如同现在国家间的友好邦交,这样才能避免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的发生。这是作者进步的思想观。而本篇内容里,作者已然强调有孚这一价值观,如第一与第二自然段里的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有孚的含义前面已讲过,是《周易》里构建的一个政治理念,即爱的理念。因孚的本意是大人抚爱孩子。《说文》里说的像鸟孵卵。鸟孵卵是育子过程有着天性般的精心呵护。父母抚爱孩子也是天性般的一种母爱。《周易》作者把孚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无疑是让统治者对待下民要给于真心的爱护。爱,确实能成为人世间遵循的普世价值观。让人间充满爱,这个世界不就充满了阳光。上下有了爱,人与人有了爱,国与国之间有了爱,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世界了吗?这就是有孚理念的含义。所以本篇开篇就是有孚比之,无咎。这是说结盟之间建立起真诚的爱,没有害处。跟着再次强调有孚,并且又用了盈缶来比喻。盈。缶的器具。有孚盈缶,这是用装满美酒的缶来比喻充满着爱,结盟之间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会使不来结盟的邦国改变初衷,会来结盟的,这就是终来有它,吉的含义。跟着作者又论述比之自内,贞吉。这是指内部也要结盟。即有关联的诸侯国之间要进行结盟。外比之,贞吉。这里的外,是指外邦,应是指四夷之邦,非中原的诸侯国。这里的贞吉,意指正确又吉祥。这是指对外邦也走结盟的道理。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