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八)(1 / 2)

以上这十一筮例,是以春秋《周易》文本筮之的筮例。而其中唯有一例是个变卦筮法,其它均是变繇筮法。我们也已知《襄公九年》里所记的筮例中出现的艮之八的说法。而这种八说在《国语》里所记的三则卦例中,却有两例中出现,我们且看《国语》一书中所记卦例的八说又是何意。

《国语晋语》里有两卦例中的八说亲筮之,曰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

臣筮之,得《泰》之八,曰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

这两卦例都是涉及晋文公在没有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流亡国外时期,所进行的占筮卦例。

我们先看重耳(晋文公)亲自筮卜,问是否能得到晋国君位的卦例。即占筮出的是贞屯,悔豫,皆八也的说法。

左,国中记载的卦例中出现的八说,在易界上,已被认定为是个无变爻卦的称法。而贞、悔也在易学上有定论,是指内外卦的称法。

在《左传》里记载的一筮例,出现的艮之八的八说,前面已讲过这种称法。

而此处的贞屯,悔豫,皆八也又是何意呢?先看贞悔是否是内外卦的称法。若占出一卦,按其卦画符号里的八卦取象,又以内外卦之代称来表述这一卦,也不无不当。如占出是《屯》卦,外卦,取象为坎,又称悔,内卦,取象为震,又称贞。若用贞、悔来称,会说,得贞震,悔坎,皆八也。即用贞悔表示是一个《屯》卦,又说明是一个没有变爻的《屯》卦,是说得通的。而类似这种说法,并且在《左传》里的筮例中就出现过。即《僖公十五年》遇《蛊》《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这里的贞、悔就是指《蛊》卦画里的内外卦的八卦取象。外卦《艮》卦(八卦之一)取象为山,称悔。内卦《巽》卦(八卦之一)取象为风,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