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四)(1 / 2)

3卦字含义到卦术

传统上习惯的说法是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那么,什么是卦呢?卦字又是何时产生的呢?

《辞源》对卦的解释古代纪形的一种符号。相传是伏羲氏所作,《周易》中有八卦,八乘八得六十四卦。画卦的线条叫爻。一横道ash,叫阳爻,横道中断ashash叫阴爻。每卦由三爻组成,旧时常用来占卜。

《辞源》里给卦下的定义是纪形的一种符号,那么什么叫纪形呢?没有查到这一词语的解释。单从《辞源》里说《周易》中有八卦,八乘八得六十四卦。画卦的线条叫爻。看来这卦就与符号分不开的。卦也确实是从六十四画符号里派生出的卦术,用于占筮。

《辞海》里对卦的解释《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以阳爻(ash),阴爻(ashash)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的卦共八个,《周礼》称为经卦,统称八卦。六个爻(即两个经卦)组成的卦共六十四个,《周礼》成为别卦,古时用以占吉凶。

《辞海》与《辞源》里对卦的解释,是基本相同的。《辞源》与《辞海》里把卦说成是《周易》里的内容,这是受传统易学的影响。传统易学上只知有今本《周易》,而不只有繇式《周易》,及原创《周易》的结构形式。即分不清八卦与《周易》一书的关系,才将八卦与《周易》一书混为一谈。卦是从六十四画符号中派生出来的筮术东西,而六十四画符号之初,本不是用于卜筮的工具,只是用于记事的符号。把卦术混同于《周易》一书,是分辨不清《周易》一书所用的六十四画符号与《左传》里记载的春秋时期史巫以《周易》筮之,已是把《周易》里的六十四画符号演变成筮术上的卦画符号而称之用之。

《周易》一书里,的确有一套符号,而这套符号既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原创,已知传统上也认为是上古时期产生的,现在并有考古上足证在商朝中期已经出现了。难道那套符号,起初就叫卦,或叫卦符号吗?这些符号在《周易》一书之前,又是作何之用呢即在《周易》之前,是否是卜筮之用?这是关系到《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是何用意问题。即关系到《周易》一书的性质问题。那么,卦字是何时出现的呢?甲骨文里没有出现卦字,因查《甲骨文字典》不见卦字。从传承下来的最早典籍《诗》、《书》、《易》(《周易》)来看,《书》里没有卦字出现,《书》里出现有占与筮字。《周易》里也无卦字出现,而有占与筮字。《诗》里同样没有卦字出现,而有占与筮字。从最早的《诗》、《书》、《易》里均不见卦字,说明卦字在春秋中叶之前还没有出现。而成书于战国前期的《左传》一书里出现了卦字。《左传》里记载有以《周易》筮之以及《周易》以外的卦书(非《连山》既《归藏》的卦书)筮之的筮例,在这些筮例中出现了卦字与卦说。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遇《大有》之睽,曰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

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遇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其卦遇《复》,曰戚,射其元王中厥目。国戚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从《左传》里记载的筮例来看,多是先占,尔后又进行筮。《左传》里的占是用龟甲占卜,而《左传》里的筮例多是以《周易》筮之的筮例(也有其它的卦书筮之的筮例)。筮草占休咎(《辞源》),而《左传》里记载的筮例,却说以《周易》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