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八)(2 / 2)

易学之前的《易传》就开始以象释《周易》,只是易学之前《易传》里的《彖》、《象》虽以象释《周易》,而指向的是义理,并非占验筮术,这是不容混淆的两种概念与质的区别。

自《系辞》始,把筮术与义理混淆在一起了,才有两汉象数占验筮术的大发展。而到东汉后期,又开始从象数占验筮术易学里走向以象数释解《易》经(《周易》加《易传》)的义理。如《周易集解》里收集的那些象数易学者释《易》的内容。王弼只是把汉象数占验筮术上的那些繁杂的学说而不入释《易》的义理之中,这是很正确的。

但王弼注《易》已然保留了一些象数学说,他不可能尽把象数,若扫完、扫尽了,后来的易学,也不是今天所看到的那种了。他同样无法揭示今本《周易》一书的六九来历,也无法揭示六十四画符号与《周易》的关系。也无法说明史巫为何以《周易》筮之的历史原因,他无法说清楚这些东西,他就无法排除史巫附加在《周易》一书上的象数之说;他无法排除象数,就不可能扫尽什么象数。他已然是以象数来释解《周易》的。只是从象数里引向的是儒家的义理,已然是以儒家的价值观来注释《周易》,也没有把《易》玄学化,即老庄思想化。

王弼注《周易》相对汉象数易学来说,确是时代的新风,这与他成长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但王弼注释《周易》没有超越先秦取象义理释解《周易》的方法,即方上没有新的突破,只不过相对汉象数易学的占验筮术,王弼并没有关注那些学说,而是关注《周易》里义理。实际这本是两股道上的车,各行其道。自先秦时期史巫把《周易》用于筮卜,而从六十四画符号中纳入八卦取象说,后又对《周易》结构纳入九六数目说,由此将本是义理之书的《周易》转变成八卦筮术。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正是掺杂着八卦筮术理论的东西。而秦统治者,把《易》做卜筮之书,而不禁,汉才传者不绝。这汉人传者不绝,正是那早以转换完成的六爻八卦筮术文本之《易》了。汉象数占验筮术是在八卦筮术易上的发展,虽无背离八卦筮术易的宗旨,但是却将八卦筮术易的东西,用于解释传承的《周易》,无疑是错误的。

而王弼注释《周易》里的义理是早有传统,而两汉里的典章书籍里也不凡引用《周易》的文句直接用于说理,自然那是把《周易》里的文章看作是义理。后汉的那些人虽以象数注释《周易》也是早有传统,并不是他们新创。所谓义理《易》与象数(或称筮术)《易》都有渊源。说王弼开创义理释《易》的先河不恰当,说王弼为魏以前的义理释《易》集大成是恰当的。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