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四)(1 / 2)

4十翼(即《易传》)里所反映的《周易》内容及其称法

《易传》是《周易》产生后,有东周到西汉前期这段时间内,所对《周易》一书作出的各种解释和阐发出新的思想学术文集。简单地说《易传》(十翼)是《周易》的学术文集。

《易传》是针对《周易》一书做出的各种解释,严格地说《易传》里的内容,是面对两种《周易》文本作为解释对象,即以春秋《周易》文本和卦爻式《周易》文本(《今本《周易》)作出的解释。

如《易传》集里有战国之前产生的《大象传》,就是以春秋《周易》文本作为解释的对象。再如《易传》集里的《文言》,《系辞》等,则依托的是今本《周易》作为解释对象。

总之,《易传》解释的对象是《周易》,而不同于后封建时期里出现的易学。后封建时期里的易学,即传统易学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已不单单是《周易》,而且也包括了《易传》。既然《易传》是针对《周易》一书所作出的各种解释,那么,《周易》与《易传》的关系,就是原著与学术研究的关系,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

《易传》集里最早对《周易》一书的阐释文章,是《象传》里的大象文。但大象一文里并没有涉及《周易》的称谓,既没有出现《周易》这一名称,也没有出现《易》这一称谓。大象作者所对《周易》一书的阐释方式不无独特,则是通过对《周易》一书每篇里的一个六联体符号,已被赋予进去八种物象(即后所称的八卦取象)之属的名称和篇名的点出,又通过此篇文章的思想宗旨,而阐发出一句君子之治的经典政治道理。因《周易》一书共有六十四篇文章,故大象的作者,也就依托《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文章,一共阐释出六十四句君子之治的经典政治道理来。

如r>

上天下泽《履》以辩上下,定民志。

风行地上《观》以省方,观民设教。

上天下泽里的天与泽,本是《周易》后学的东西,即八卦取象里的说法(由《左传》一书里的记载,春秋时期对《周易》里的符号,只是反映的八种物象,还没有八卦说法),后来把《周易》一书里所用的那套符号,也就附会进去了八卦取象。从《左传》一书所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来看,《周易》一书所用的符号体系,已经附会上八种物象,史巫以《周易》卜筮时就是按筮出的某一符号里的物象来联想、比类人事的吉凶。大象传的作者,在阐发《周易》一书的政治哲学道理时,也采用了对《周易》里符号的取象说法。正如这上天下泽《履》里的天与泽,就是《履》篇符号的取象名称。《周易》所用的符号,无论在先秦时期还是后封建时期其组合没变,皆是六联体,但写法与汉一降则有所不同,对于《周易》一书所用的一套符号体系形成与传承,前面我们已经讲述,已知这套符号在传承过程中,其组合的两个基础符号写法有所演变,但已然是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