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周易》导说
第四篇《周易》性质说
绪论r>
现代已有学者对《周易》为卜筮之书的传统定性有了思考和怀疑。
我们从《周易》文本以及产生说,已知《周易》原创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一部政治哲学书。可是在《周易》成书后的漫长历史中,对《周易》一书的性质是说法不一,特别是当今易学界,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似乎已成铁案。
常言道诗经会说话,读通易经会算卦。这《易经》在人们心中就是算卦的书。现在学界里一般认为《周易》是算卦书(即认为是卜筮之书),而易传则是哲学书。不过现在已有学者对《周易》为卜筮性质的说法有了怀疑,即对传统上认为《周易》为卜筮之书,有了思考与疑问。并且也有学者对传统上解释《周易》的说法,持怀疑或全盘否定的态度。
有学者对《周易》一书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占卜,这是学者公认的事实,学了周易,人为什么能占卜?占卜者没有回答,几千年来学者的论著中,也没有回答。
看来讲中国文化,不讲周易,不通周易,不论是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哲学等诸方面,都是不行的。
你知道吗?周易是讲阴阳变化之道的书,汉人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易说为儒家经典。说伏羲划八卦,文王重之,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易传),并留传下易学的经与传。成了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的书。研究近二千年,著者出注也有几千部,可笑得很,连最基本的问题;如易为谁著?易是什么书?易为什么能占卜?等等都未能说明白。一个伟大,历史悠久的民族,能允许这个现状再继续下去吗?(《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赵定理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