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食品及原料应当遵循安全、健康、符合营养需要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或者民族习惯需要,提供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学校外购食品时,应当索取相关凭证,查验产品包装标签,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对于不能即时分发的食品,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
(6)食堂提供的食品要安全、可追溯。
目前上海市教育系统鼓励食堂采用阳光午餐平台采集、留存食品经营信息。
(7)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看得见。
食堂优先在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专间、留样间、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间等重点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透明玻璃窗、玻璃墙等方式,看到食品加工的全过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
(8)食堂要对每餐次加工制作的每种食品成品进行留样。
1每个品种留样量要满足检验需要,不得少于125g,要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2留样食品应当由专柜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9)科学管理食堂仓库。
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做到通风换气、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存放、防蝇防鼠防虫设施完好,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1贮存散装食品时,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冷冻设备,应当贴有标识,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当分柜存放。2食品库房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10)烹饪后的食品食用有讲究。
学校食堂制作的食品在烹饪后应当尽量当餐用完,需要熟制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
需要再次食用的食品,应当按照相关规范采取热藏或者冷藏方式存放。在确认没有腐败变质的情况下,对需要加热的食品经高温彻底加热后食用。
(11)食物原料加工及餐具清洗消毒。
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原料加工、接触半成品或者成品食品等的容器、工具应当从形状、材质、颜色、标识上明显区分,做到分开使用、固定存放、用后洗净并保持清洁。
学校食堂的餐具、饮具和盛放或者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工具,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
(12)食堂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应当在每餐后及时清除,并按照环保要求分类处理。
食堂应当设置专门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设施并明显标识,按照规定收集、存放餐厨废弃物,建立相关制度及台账,按照规定交由符合要求的生活垃圾运输单位或者餐厨垃圾处理单位处理。
(13)学校应当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四)学校以外的食品安全,我们也在关注
1不食用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与养殖的畜禽类动物完全不一样,其是在抵抗外敌、预防疾病和生存繁衍中进化发展的,皮厚肉糙、腿骨强健、体毛茂盛,还很容易成为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寄生的宿主。因此,野生动物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人类营养素的来源。如果说吃野生动物是为了“炫耀、尝鲜、摆阔、从众”等都是误区的话,那认为其“营养滋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就更是一种盲区了。
在野生动物被捕杀、运输、销售、屠宰和加工等过程中,所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其携带的病毒、病菌,然后将这种病毒、病菌传给他人。研究人员已经在果子狸和蝙蝠等野生动物的体内发现2002年冬季至2003年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又如旱獭(俗称土拨鼠)携带鼠疫杆菌,会通过跳蚤叮咬感染人类。旱獭生性胆小,远离人类,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有人如果主动袭击、捕猎、剥食旱獭,就会引起肺鼠疫在人群中的爆发。常被人食用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竹鼠、果子狸、蝙蝠、旱獭、貉、獾、活蝎子、狐狸、活狼崽、刺猬、斑鸠、野兔、野鸭等。
为了保护自己、家人和他人,对野生动物要做到“不碰、不买、不吃”,不要去有野生动物的集贸市场等有风险的场所。彻底切断传染源,有效阻止传播途径,这样就能做到自我保护,远离危害。
2不食用校园周围的不洁食品——“五毛食品”
“五毛食品”指在学生中间流行的以辣条为主的零食,包括果脯、饮料、膨化食品等,味道以甜和辣为主,价格大多在5毛至1元之间。这些小食品原料大多以面粉为主,分调味面制品和膨化制品两大类,大多是由膨松剂、着色剂、保鲜剂、稳定剂、护色剂、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防晒剂、调味剂等生产出来的,一般都是高油、高糖、高盐,甚至存在添加剂超标等问题,而且这些食品存在包装粗糙、标识字迹小难以辨认、包装标识字迹颜色与包装颜色相近难以辨认等问题。
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五毛食品”呢?
1要正确认识“五毛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性。调味剂食用过多会影响自身健康成长,还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正常进餐摄取营养,所以要杜绝食用。2当发现“五毛食品”时,要主动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3外出就餐看“笑脸”
在上海的餐馆就餐时,应该找有“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的餐馆就餐,公示牌显示绿色笑脸,代表餐馆的卫生状况良好,可安心就餐。
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可拨打全国统一投诉举报热线“12315”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