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营养午餐的制定与管理(2 / 2)

炒塌棵菜:塌棵菜100g,植物油5g,盐1g。

番茄豆腐汤:番茄100g,内酯豆腐80g,植物油05g,盐适量。

二米饭:大米110g,燕麦15g。

(5)营养午餐食谱的营养计算与评估:

制订完一份营养午餐食谱后,要对食谱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量调整各成分的含量,确保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达标。虽然保证每餐营养均衡比较困难,但至少在一周内能量和营养素应符合需要量。能量和营养素含量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

(三)学校营养午餐的配餐与烹调原则

应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要求进行营养配餐。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配蔬果、奶类、大豆;鱼、禽、蛋、瘦肉适量;少盐、少油,控制糖类;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合理搭配食物;注重食品的感官性状,科学烹饪;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学校营养午餐供应时间以11:3013:30为宜。

1食物种类多样化

学生午餐所用原料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食用油等五类食物。每日学校午餐的食材至少包括5类10种,主食多样化,主食应为全谷物和杂豆类,宜以部分薯类代替主食,学校午餐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深色蔬菜如深绿色、红色、橙色、紫色等应占12以上,适量提供菌藻类。常配豆制品,宜配有水果、奶或奶制品。每周都应配制水产类、畜禽肉、蛋类,午餐应安排不少于两种优质动物性蛋白食品。每周提供1次动物肝脏,每人每次20g25g。蛋类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于某一餐提供。

2预防特殊营养素的缺乏

学龄儿童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维生素a、钙对促进骨骼生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女生由于月经失血,对铁的需求更多,为此,营养午餐应经常选择铁、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木耳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深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产品、蛋类、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如果日常食物提供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可鼓励使用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如强化面粉或大米、强化酱油或强化植物油等。

3因地制宜,四季变化

根据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身体活动水平及饮食行为心理等特点,同时考虑食物季节和市场供应情况,参考供餐标准,合理选择食物原料,编制既符合营养要求又经济适用的学生营养午餐食谱。

4控油限盐,合理烹调

蔬菜应先洗后切。烹调以蒸、炖、烩、炒为主;尽量减少煎、炸等致使营养素损失并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烹调方式。营养午餐烹调油人均用量不超过10g、盐不超过3g,不制售冷荤凉菜。

(四)学校营养午餐的管理原则

学生营养午餐相关从业人员应接受合理配餐和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在供餐学校及单位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配备专职或兼职营养专业人员。

在卫生安全方面,要切实提高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在督促学校自查的基础上,加强日常检查和抽查,排查风险隐患并定期沟通信息,推动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工作机制。

在营养指导方面,应配备专(兼)职的营养配餐人员。营养配餐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或具有相应的资质。营养配餐人员应根据标准制订每周学生午餐食谱,并利用食物成分表或应用计算机营养软件测算编制的食谱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再根据测算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改,进一步提升学生午餐供餐品质。营养均衡是学生午餐的必备要素。督促学校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平台的有关要求及时上传菜谱信息,全面加强对原材料来源、种类和量的管控。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食物供应季节等因素,不断改善和提升午餐的加工制作工艺。以周为单位,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学校的营养午餐带量食谱。

在食育工作方面,以营养午餐为载体广泛开展有效的食育工作,提高学生食物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膳食行为。食育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可包括:宣讲食品安全、食材来源、营养、饮食有关传统典故等,安排学生参与食物分配、餐具整理和餐厨垃圾分类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按统一量分餐的学校,为减少浪费,在每个班级放置洁净的公用器皿,供部分食量较小的学生盛放多余饭菜,并及时调配给确有需要的学生;倡导“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