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超重、肥胖与体重控制(2 / 2)

肥胖患者应该每天进行609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稍少时间的大强度运动;超重者应该每天进行45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儿童活动时间应比推荐的运动时间更长些。确定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运动的强度,即当运动强度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稍短一些,而当运动强度小时,运动持续时间应长一些,以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4)运动频率。

运动的频率应该在每周35次,保证前一次的减肥成效能够在下次的运动中保持,并且这样也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肥胖儿童采取心率140160次分钟为运动强度,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训练5天,运动方式可选择长跑、踢球等全身性有氧运动。由于肥胖儿童身体适应性和承受能力差,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进行大强度运动会导致疲劳积累,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运动频率可根据锻炼者的需要、兴趣和功能状态进行选择,但每周最低不能少于2次。

2饮食干预

饮食调节主要是从饮食的摄入量、摄入方式、饮食结构方面来进行的。学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控制体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成长,在饮食调节中要控制摄入能量的总量,并改善食物的组成结构。

(1)平衡高热卡饮食。

能量摄入量为12002000千卡天(具体由学生年龄决定)或比通常的摄入量减少30%40%,这种方法可使患儿每周减重05千克,并且能保证正常生长。合理的能量结构为:低脂肪(25%30%)和较高的碳水化合物(50%55%)以及足够的蛋白质(20%25%),以维持正常生长需要。

(2)限制碳水化合物。

此项适用于极度肥胖学生,能量摄入量为600800千卡天。采用600900千卡天的能量摄入维持3个月,以后每2周增加100千卡天,直至总能量摄入量为1200千卡天,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的比值分别为20%、30%、50%。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当提高以牛奶、鱼、海鲜类为主的脂肪摄入量,并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摄入。以总能量为12001600千卡天,三餐能量摄入量分别占总能量摄入量的25%、40%、35%的高蛋白、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为主。

3行为干预

儿童肥胖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一种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妨碍肥胖干预方案实施和维持稳定效果的主要障碍。

运动锻炼和好的饮食习惯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也需要逐渐融入肥胖儿童的生活中,逐渐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一部分,这样在运动和营养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才能继续保持下去,避免肥胖的反弹,使学龄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受益终生。大量研究也表明,运动配合饮食调整及行为矫正比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行为治疗是肥胖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心理干预

不少文献报道,肥胖能够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损害,表现为肥胖儿童缺乏自信心、受歧视、人际关系差、自我感觉不良等。

肥胖本身不会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而家长肥胖和家长的精神心理状况则可能是引起肥胖儿童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例如肥胖儿童有自卑感和孤独感,有事情喜欢藏在心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等。这些负面的心理和情绪一方面对儿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损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肥胖的控制。受这些心理的影响,患儿不易于配合治疗,使干预难以取得效果。所以,在多种干预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中,进行心理纠正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控制学龄儿童肥胖的目的。

5体重控制核心

体重控制服务的三个核心要点,一是能量平衡,二是量化管理,三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这三个方面来达到长期保持健康体型的目标。

(1)身体能量平衡。

目前,体重过重与过轻是能量平衡的关键,应调整饮食量和运动量。人体能量消耗由三部分组成: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前两者能量消耗是定量,可由公式推导出来,唯有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是个变量,不同的人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每天也不完全一样。因此,监测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就可获得总能量消耗量。同时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控制能量过剩问题。有效的有氧运动使高血压人数减少,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增加。怎样指导儿童逐渐增加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地向“有氧运动”发展极为重要。在体重健康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探索用“有效运动”来控制体重的运动疗法。中等运动强度是最适宜的有氧运动。此时,既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又最安全。因此,只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自我感觉确定其运动量与有效运动量,通过计步器能量监测仪来对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进行全程监测、调整,即可达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又预防了不测事件的发生。

(2)量化管理。

应用计步器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管理系统软件进行饮食和身体活动的量化管理。

1量化身体活动:计步器能量监测仪可以将佩戴者的活动数据传输到软件中,获得运动规律、运动总量、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有效运动等指标,经过分析和指导,使被管理者清楚自己每天该怎么活动、活动多少时间,督促其克服惰性和盲目性,自觉按运动指导方案的要求去实施。

2量化饮食:将被管理者的膳食日记录入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管理系统软件,可以显示其当日能量平衡、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三餐比例和微量元素平衡等情况,并能根据能量平衡的要求,按被管理者的健康状况、膳食情况、消耗量等制订饮食摄入量标准,使被管理者知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规范体重及健康检测内容、次数及健康教育、频次,跟踪管理个人健康档案。抓住危险因素的核心,进行饮食运动量化管理,达到有效的饮食运动能量平衡。应用计步器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系统,达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目的,实现干预指导可操作性。

4体重控制步骤:体重控制指通过合理营养与适当运动调控身体能量及物质代谢平衡,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促进个体及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个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体重控制是通过收集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价、制订体重干预计划、实施体重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使体重干预计划变成为对象服务的实际行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收集个人健康信息。通过健康检查和填写健康信息调查表,系统收集干预对象的健康信息,全面了解健康状况。

第二步,进行健康及体重评价。运用先进技术,对干预对象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帮助干预对象全面了解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干预对象提高对生活方式和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干预对象的预防保健意识。

第三步,制订健康及体重干预计划。在认真分析健康信息、研究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体重干预计划,提出具体的体重及健康改善目标和管理指导方案,并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第四步,实施健康指导。在宣传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提高防病治病的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运动的量化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干预对象积极采取行动来实现个人体重控制计划的目标,并且提供保健咨询服务。

5体重控制流程:准备阶段—健康评估—制定方案—运动干预—跟踪反馈。

(3)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和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体育生活化是指将体育作为个体或家庭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使人们自觉自愿、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良好的生活方式理念就是提倡结合生活方式进行运动,比如良好的生活方式更能消耗能量和带给人自信,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