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2 / 2)

(四)体育运动可提升自信心

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锻炼的内容、难度、达到的目的、与其他参加锻炼的个体的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使有氧素质和应付应激的自我感觉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并能增加幸福感。自信心是对自己成为胜任者能力的确信。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等进行选择,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五)体育运动可增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适宜的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种。1次30分钟的跑步可以显著地改善紧张、困惑、焦虑、愤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而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使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六)体育运动可培养意志品德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体育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对抗性,表现在实现目的,如射门、冲刺、投篮等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对手、环境、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和阻碍,要战胜这些挑战和阻碍,就需要参加者有坚毅果断、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体育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势均力敌、大起大落、裁判不公、观众起哄及混乱冲突等现象,这就要求参加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社会道德规范和运动员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这对培养人的胜不骄、败不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沉着、克制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从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

(七)体育运动可强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体育的竞赛与游戏活动需要参与者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能力。中学生如能坚持常年不懈地参与这种竞争激烈的活动,会使他们的竞争意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接触和了解,从而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能和技巧,发展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中的不断尝试和调整身体活动,如跑、跳、投、走等,使大脑不断接受外来的刺激信息,并做出判断,发出调整指令,使动作更协调。如此反复,便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而促使青少年智力发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