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香港“健康饮食在校园”活动(2 / 2)

每月选一周连续五个上课日监察所有午膳餐盒是否符合《学生午膳营养指引》(最新版),利用或参考卫生署提供的《学校午膳营养素质评估及回应表》作出记录,向午膳供应商反映监察的结果,要求作出改善。该记录应保存直至午膳供应商合约完结。鼓励带饭学生的家长参考《学生午膳营养指引》(最新版)制作餐盒,强调午膳提供最少一份蔬菜、不含“强烈不鼓励供应的食品”,例如油炸食物或咸蛋、咸鱼等,不供应甜品。如发现学生自携的午膳不符合健康饮食的政策,学校将采取与家长协定的措施处理。提供舒适的环境及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及教职员进食。推广吃水果的习惯,与午膳供应商及家长拟定水果供应的安排(学生自行携带或由午膳供应商提供),保证学生在校内每天食用最少半份水果。

3小食安排(包括食物和饮料)

选择小食供应商时,需优先考虑小食的营养素质,具体方法是参考卫生署编制的《学生小食营养指引》(最新版),禁止售卖“少选为佳”的小食。每学年两次监察小食部和自动售卖机所有货品,确保不售卖“少选为佳”的小食,具体方法是利用卫生署提供的《学校小食营养素质评估及回应表》作出记录,向营运商反映监察的结果,要求作出改善。该记录应保存直至营运商合约完结。鼓励家长参考《学生小食营养指引》(最新版),切勿提供“少选为佳”的食物和饮料,例如薯片、朱古力、牛油曲奇等高油、盐、糖的食物,家长可预备新鲜水果、水煮蛋或原味饼干等健康小食,强调小食是当感到饥饿时才需要,不应影响下一餐的胃口。禁止在校内推广“少选为佳”的小食及拒绝接受有关制造商赞助校内活动。要求小食部及自动售卖机推广“宜多选择”小食,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宜多选择”小食。鼓励学生多喝白开水,确保学生能享用安全饮用水。如发现学生自带的小食不符合健康饮食的政策,学校将采取与家长协定的措施处理。不要以食物作奖赏,避免与健康饮食的习惯及信息违背。

4教学及宣传

每学年推行至少一项推广健康饮食的活动,特别是促进家、校、社合作的活动。校方积极参考可信的营养教育资料,例如卫生署或相关学术或专业团体发出的资讯,向家长和教职员提供营养教育,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与关注。将营养教育编入教学大纲。鼓励家长和教职员以身作则,于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饮食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5制订学校午膳供应商手册

要求学校午膳供应商手册遵循卫生署《学生午膳营养指引》(最新版)内建议的营养要求。供应含最少10%全谷麦或添加蔬菜的谷物类食品(如红米饭、糙米饭、菜饭、粟米饭、全麦面包);每星期两天(逢星期二、四,学校假期除外)。所有餐款提供最少一份蔬菜,并提供添菜服务。每星期三次供应原个新鲜水果(逢星期一、三、五,学校假期除外)。膳食供应模式:饭堂现场分份(于校内煮饭、灼菜,再配以供应商于厂房内烹煮的两款配菜,经适当保温运抵学校后再行加热及现场分份)。午膳供应商必须有认可营养师,并为患有食物过敏的学童提供特别食物安排方案,为少数族裔学童提供特别食物安排方案。

(二)制作发布大量营养教育资料、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为了推行“健康饮食在校园”活动,有关部门制订并发布了学生午餐营养指引、学生小食营养指引、26岁儿童体能活动指南、26岁儿童营养指引、学校午餐减盐计划等方案;还制作了一系列互动的学习资料,供老师、家长、学生、食物供应商等使用,内容主要包括设立主题网站、互动游戏、教材资料、教学的录音带,以及健康教育资料、海报、宣传单页等供公众下载。当地的电视台和电台也及时播放宣传短片,配合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香港的立法会议员还就有机食品、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等提出有关问题,由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进行了答复。

有关方面每个月发布健康饮食在校园的校园快讯。校园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校园营养培训工作坊,自选面包,日日谁猜水果蔬菜,儿童营养及饮食问题分析,“学校午膳减盐计划”简介,教师、家长及食物供应商的角色,如何为学童选择健康的午膳等。举办各种颁奖活动,通过培训使小学校长、班主任及教师有信心和能力,在校园内推行健康饮食政策,缔造及推广健康饮食环境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开展“有营食肆”活动,“营”接健康潮流

香港市民经常外出用膳,因此在推广健康饮食方面,社会餐饮诚然是最重要的协作伙伴。卫生署2014-2015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15岁或以上人士每星期至少外出进食一次(包括早餐、午餐及晚餐)。而按年龄组别分析,六成半年龄介乎15至34岁的人士每星期外出进食午餐的次数达五次或以上。另一项在2016年进行的研究则发现,在受访者当中,超过九成人希望在餐馆用餐时可以有更健康的菜式选择;超过七成人认为现时在餐馆享用的食品油脂含量过高;超过六成人认为盐分过量。研究亦发现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蔬菜分量不够,超过八成人认为水果分量不足。

卫生署在2008年4月起推出“有营食肆”活动,让市民外出用膳也可以轻易品尝“有营菜式”,即“蔬果之选”(多蔬果)及“3少之选”(少油、少盐和少糖)的菜式。“有营食肆”活动已经推出超过十年。为鼓励餐馆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菜式,协助市民实践健康饮食,卫生署于2019年优化“有营食肆”活动,推出“星级有营食肆”,采用新的星级制度,将“有营食肆”分为一星、两星或三星。鼓励餐馆“营”接健康潮流,煮出清新感受,创作招牌“有营菜式”,让市民有更多更健康的选择。参加“星级有营食肆”活动,可吸引更多关注健康的顾客前来光顾。目前,已有280个品牌共1028家餐馆加入活动,当中近半为三星“有营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