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纳采、问名(2 / 2)

长姐不容易 十日十月 1554 字 2021-05-22

转眼,到了七月,谢麒一家出了孝,脱去素服,换上寻常衣裳,只是谢麒兄妹二人仍是免不了跪在谢大郎坟前痛哭一声,刚牙牙学语的谢不弃,似乎被叔叔和姑姑的反应吓到,也跟着哇哇哭了起来。

又过了几日,谢麒来送信,说三日后是吉日,他请了媒人上门纳采。

也是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宁小春竟是将这事忘得死死的,这会听了后愣了一瞬,接着心下感叹时光飞逝。

三日一晃而过,这天一早,一位头戴冠子,黄包髻,衣着整洁的妇人行走在村中。

人们一见这妇人打扮,便知是媒人,还是那正正经经的媒人,心中好奇瞬间被点燃,一路尾行,倒要看看究竟是给谁家说媒,直到看她叩响了李家门,一个个瞠目结舌,轰地炸开,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是给谁说媒?”

“都敲李家的门了,你说呢?”

“李贤娘要再嫁了?”

“之前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李家这边早有准备,李姥姥走到门边,没立时开门,而是问一声“谁啊?”

门外媒人回道:“李婆有惠,赐妻宁氏,谢某有先人之礼,使张慈娘请纳采。”

“张慈娘命之,不敢辞。”李姥姥说完,便叫李安平开门,将人迎进屋。

媒人张慈娘言笑晏晏走了进来,屋中站着李姥姥、李贤娘和钱氏,李安平将人引进屋后也站了过去,双方行了礼。

“敢纳采。”张慈娘说完,自袖里掏出一只巴掌大的木雕大雁,双手呈上。

李姥姥接过。

张慈娘又问:“某既受命,将加之卜,敢请女方为谁氏。”

李姥姥:“张慈娘以礼而择,某不敢辞,家有一孙,乃宁氏长姊,名曰小春。”

说完,又递上庚帖,张慈娘接过,仔细收进怀中。

至此,纳采、问名之礼,算是走完。

李姥姥跟张慈娘客套几句,张慈娘就辞别了李家,径自往谢家走去。

等人一走,钱氏立刻松懈下来,“我的天,怪不得是那有身份的媒人,跟那走街串巷的婆子们就是不一样,瞧她穿衣打扮,说是镇上贵妇都有人信,说起话来也是文绉绉的,怪好听的咧。”

李贤娘听了,不住点头,眼中十分满意。

只是钱氏话锋一转,又道:“请这种媒人走一趟,怕是要不少钱,那谢麒当真是打肿脸充胖子,本就不富裕,还偏要做这些场面事,有那钱不如剩下来留着过日子。”

李姥姥正高兴谢麒的规矩有礼,如今听钱氏泼冷水,狠狠瞪了她一眼,“可见他是真心爱护小春,不愿叫小春委屈。”

钱氏听了,一时间心中酸溜溜的,暗忖当初你家求娶我时,明明比谢麒家富裕,却不愿多花些钱找个正经戴冠子的媒人。

越想越不甘,又带着点委屈,钱氏借故出了屋,一个人生闷气去了。

李姥姥也猜到钱氏心结,不过这次倒没去说她,反而喜气盈腮地冲女儿说:“你去跟小春说一声,告她庚帖已换。”

李贤娘点点头,步履轻盈回了家。

宁小春此时正翘着腿,斜坐在床边,双目失神,原本还以为今个该有不少过场要走,谁知压根没她什么事。

不止今天的纳采、问名没她什么事,就是之后纳吉、纳征、请期也都不用她出场。

她此时算是有那么一丝丝体会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个字的意义,又有些庆幸谢麒跟他一道穿来,若不然的话,她即便能拖一阵子,也早晚被母亲找个人嫁了。

话分两头,村里人是直到看见张慈娘进了谢麒家,才明白原来媒人是替谢麒上李家纳采,那么他要求娶的人……

“我的天,谢二郎不会是要娶宁大娘子吧?”

“这俩人……明明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啊。”

“谢二郎怎么就忽然想不开了?”

“啧啧,瞧谢二郎那小胳膊小腿,三个他都不够宁大娘子打的。”

“你们嘴上留点德吧,我瞧着宁大娘子不错,谢二郎这种,配一个爽利的媳妇正正好。”

作者有话要说:时间像开了八倍速

成亲流程和一些对话来源于百度

开这篇文的时候正好看着唐代的习俗,所以这篇文的背景基本是唐代背景,不过在科举上没完全按照唐朝来,因为唐朝还是举荐、蒙荫居多,挺拼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