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首领(2 / 2)

剑在匣中藏 方知同 2049 字 2020-04-11

这话说得虽然场面,可朱凝听在耳中,却也觉察出几分真心。

陈皇后又道:“别的皇子最晚的,二十岁也都成了亲,可老四一直耽搁到二十四岁也没有动静,陛下和我别提有多着急了。今年春天,收到了老四的请婚奏疏,我心里这块大石头也落了地。往后你们好好过,明年再添个一男半女的,陛下和我也就彻底放心了。”

朱凝不敢多言,点头称是,目光瞥向一旁的宋瑜,却见他神色颇为感触,不知为何,眼睛里竟似有点点泪光。

临近酉时,太监请示,陈皇后便带领一大家子人起身前往太和宫中。众人分次序尊卑而坐,左边三排是贤妃、淑妃、德妃、大公主宋琢及其他妃嫔、公主和未成年的皇子,右边则是东宫太子、二皇子黎王、四皇子桓王、五皇子惠王、七皇子景王及其诸王亲眷,整整齐齐也坐了三排,把一个太和宫挤得满满当当。

与在景阳宫中不同,众人在位次上坐定,却谁没再说话,偌大一个宫殿连小儿哭声都没有,静得让人觉得发慌。

不多时,太监高奏:“皇上、皇后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跪地行礼,在殿中喊起阵阵回声。

在这般肃穆隆重的礼仪下,献帝步履铿锵、面色平淡,坐在了南面正中的龙椅上,陈皇后在他左手边坐下。

“都平身,坐吧!”

献帝开口,语调平淡,却暗含十足威严。

众人谢恩落座,朱凝借这个机会瞟了一眼前方,看见了献朝的最高统治者,她名义上的皇家公公。献帝的相貌其实十分普通,可一双鹰隼一样的眼睛,让人一望便觉得心悸,莫名便觉得后背发凉。

帝王威严,果然不同寻常,朱凝心道。

献帝悠悠开口:“从老大去了永昌府起,这一大家子就难得团聚,平常除了过年,也就是朕的生辰还能坐得这么齐整。往年,大家都是在初四那天吃一桌团圆饭,今年情况不同!五十天命之年,是个整寿,外邦使臣纷纷来朝,初四那日办了国宴,就办不成家宴,这一家子也就难坐在一块,安安静静地吃顿饭。皇后明白朕的心意,提议把家宴提前,朕觉得很合适。适逢今天初一,孩子们都赶到京城,咱们就提前把这团圆饭吃了,待会儿你们都叩个头,说几句吉祥话,朕领了心意,这个寿诞也就过得圆满了。”

众人听话,连忙附和,心中早准备好了祝寿之语。然而谁也不敢冒头,都静静地注视着前方,等待皇后先开口。

陈皇后在众人的注目中起身,擎着酒杯笑道:“臣妾恭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献帝微微一笑,喊了一声“好”,与皇后碰了酒杯,相互干了。

自此,贤、淑、德三妃依次敬酒贺寿,将一场家宴有条不紊地推进了下去。朱凝因与桓王坐在右侧第一排,不敢随意乱动,然而她置身其中,看着这一场气势威严却毫无人情的家宴,心中实在紧张,也实在觉得乏味。

这宴席,说是家宴,可谁又真有半分在自己家里的舒适和自在呢?

贺寿的仪程仍在有序进行,待太子、大皇子先后敬了酒,便轮到了四皇子桓王。他肃然端坐,面色凝重,并没有半点置身于喜庆寿宴中的欢愉,以至于大皇子坐下后,足足叫殿中冷寂了好一会儿,他才十分凝重地起身,擎起酒杯,朝南面朗声道:“儿臣祝父皇圣寿绵长、平安康泰,千秋万代、国祚永继!”

话是好话,可语调却十分冰冷,与其他皇子公主的欢喜真情截然不同,连朱凝都听出了几分不妥。然而御座上,献帝的神色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瞟了他一眼,而后擎起酒杯,朝他示意了一下,仰头干了。

桓王也饮尽了,场面至此便冷了下来。

景王生性跳脱,见状连忙起身,笑嘻嘻地想要活跃一下氛围。然而不待说话,御座上的献帝却突然开口,喊了一句:“桓王侧妃!”

朱凝好不慌乱,连忙起身回话:“臣妾在!”

献帝道:“老四多年未提娶亲,如今迎你入府,想来对你十分看重。你且争气,早日生下个一男半女,朕许你正妃之位!”

朱凝怎么也想不到,皇帝会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宋瑜起身道:“谢父皇关心,儿臣定会好好努力,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不叫父皇担心!”

朱凝也忙道:“臣妾……臣妾谨记陛下教诲!”

献帝点了点头,脸色又凝重了起来,不再多说什么。

众人看得莫名其妙,实在搞不懂陛下对桓王的态度,突如其来的重视?似乎不对劲,一如既往的忽视,好像也不对劲。

众人想不明白,殿内的气氛更加奇怪了。

皇后察觉异样,连忙出来打圆场,笑道:“陛下,人家小两口感情融洽、新婚燕尔,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你这一说,叫他们有了压力,反而不好!”

献帝淡淡一笑,对皇后的“指责”照单全收,脸色好看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