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房建好了(2 / 2)

石头还剩下不少,王兴平从中挑出几块略微平整宽大的,铺在江边岸沿边上的脚窝里充当垫脚,然后又挑了几块细长形状的,放置在菜园的田垄间。这样,不管是浇园锄地,还是摘菜、种菜,就都不会踩到烂泥了。

围墙打好,安全感倍增。入夜,把围墙的前后门一关,秋藜一家就可以放心地敞着门睡觉了,多凉快。

打围墙期间,王兴平偷空又做了三个小鸡啄米的玩具,李氏得闲也去山上摘地莓子制干果,加上新摘的鲜果,五六个篮子装了半个骡车,王兴平进城换了九吊加三串钱。

腰里有了钱,王兴平胆气就足了,他以三百文一天的工钱,请了位城里建房的师傅和他的四个徒弟来修房。然后又去请了王兴的木匠带木料来家里做工。

王家兄弟都会木匠活,老宅的木工活便是王兴平带着王兴家做的,只是如今要王兴家和王兴和放下地莓子和木头玩具,来家干活,王兴平没那么大脸。

城里的师傅就是不一样,他看了王兴平的地基后,立刻就给提了两个改进建议,让秋藜大为佩服。

师傅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卧室也跟织房一样,修建炕洞,并把卧室的炕洞修建在屋后。上一世的南方人秋藜,恨死了北方有暖气而南方没有的冬天,对于师傅建议的修炕洞,那是举双手赞成。而且屋里烧炕不安全,容易煤气中毒,修在屋外是最好的。

看来,有机会还是得进城啊。秋藜感慨,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都是城里的生活水平比农村高。

师傅的第二个建议是堂屋后墙侧开一扇门,这样后墙的厨房就能直通堂屋,饭菜不容易冷。

对于这个建议,王兴平心存疑虑:“冬天刮西北风,这北墙开门,不会冷吗?”

“不冷。”师傅极沉着地道,“只要后门挂个棉帘子就行。”

见识过前世餐馆超市都挂棉帘子的秋藜表示,这城里师傅很是靠谱!

对于这两个建议,王兴平思索了片刻便都同意了。

老宅只有王满魁和朱氏的房间修了暖炕,每年冬天,家里娃娃们都在朱氏屋里过,只秋藜被裹成一个球,被塞在自家被窝里——滴水成冰的时节,屋里屋外一样冷,加层棉被暖和得也有限。

他们也用火盆取暖,屋里熏得乌漆墨黑,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一层黑灰。且每年冬天,村里都有因为火盆取暖一家人死绝的灭门惨剧。所以在屋外烧炕,即便费柴,王兴平也愿意。

至于加个棉帘子,王兴平财大气粗地表示:搬新家要买新铺盖,家里原有的棉被改改,不就是现成的棉帘子吗?

秋藜对于她爹从一个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八瓣花的节俭弄人转变成现在这房无论加建改建都毫不犹豫的大手大脚模样,颇觉欣慰:钱是英雄胆,能花才能赚。

李氏没有秋藜的乐观,每天都在为家里银钱的消耗焦心不已。她以为庄户人家够住就行,很没必要建那么多房。但她素来未跟丈夫呛过声,此时便也只能自我宽解:哪个庄户人家建房没有掏光家底?好歹现他们家里钱箱还有十来吊钱呢。

王孝礼对于王兴平房屋的改建,则拍手叫好——兴平叔有本事,房子建得好,兴平婶手艺好,还见天的吃肉,他巴不得天天在这儿建房呢。

王兴富知道王兴平手上有钱,他只关心这屋外建炕洞的事,若真似师傅说的那般好,他家就也建一个。

在王兴平彻底花光卖小鸡玩偶和地莓子的十五吊钱之前,房子终于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