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兴富这个族叔,秋藜的情感有些复杂。
她不大喜欢现在的族长王满舟,毕竟一个大老爷们,还是族长,遇事就知道和稀泥,以和为贵,没一点坚持和节操,净帮着朱氏他们欺负自己的爹妈。
别以为他让儿子来帮忙建房,她就能原谅他分家时的偏帮了。
不过,一口锅里吃了十几天的饭,秋藜也不得不承认王兴富是个不错的人。勤苦耐劳,也就罢了,横竖这族里99%的人都有这个品质,难得的是王兴富有见识,他在城里念过私塾,现还有个预备走科举的大哥,眼界和心气比族里其他人都开阔。
和他说话,很受益。
今儿个用来做素菜的李子,也很受欢迎。“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故而山上的李子树没人移栽,多少野果子,不是灾荒年,没人摘李子吃。
却没想到还可以凉拌了吃,又酸又开胃。王孝礼是个心大的,觉得好吃,赞两句就罢了。
王兴富则心思多。这李子还能当菜,他便准备自己也栽上。
王兴平看出他的心思,便道:“兴富,你等秋天,天没这么热了,我们一起上山,挖几棵树回来。”
“江边地多,多栽几棵果树也好。”
王孝礼和王兴和也表示要一起去。王兴和还道:“大哥,你家这藿香也给我挖两棵家去。”
“等四弟回来,给他泡茶喝。”
秋藜的白眼简直要翻天上去。她三叔这神经,比王孝礼还粗。中午第一次吃猪草,现在就能毫无顾忌地讨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天后,王兴平订的石头便运来了。与运石船一起来的,还有两个石匠。两个石匠是父子,也是师徒。
据说这俩石匠有一种祖传秘方,经他们祖传秘方调制的石灰、土和黄沙的混合物能有效地粘合石头,使他们前年不坏。
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秋藜不能地不信——她虽然是文科生,但基本的理科知识还是有的。前世连水泥都不敢说能千年不坏。
能保存完整的千年建筑,前一世,秋藜逛过那么多地方,也就只见过一个赵州桥。秋藜可不认为她爹随便请个石匠,就是当世李春。
不用千年,只要几十年不坏就行了。秋藜对这世的建筑工艺要求不高。
两个石匠的行李只有两张草席和两个酒坛子,一来就给吩咐了活计:王兴平混合石灰、土和黄沙,王兴富和王孝礼则往宅地的围墙处搬运堆放石头。
当天就开始砌墙。
也不知石匠父子到底用了啥方法,反正买来的一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的石头,石匠连比对形状都没有,抹上被石匠儿子加工过的泥沙,就给堆成了围墙。
不过十天,秋藜家长高九尺,宽一尺,总长三百二十尺的围墙,就砌好了。然后石匠就带着王兴平给的一吊工钱,同儿子徒弟拧着空酒坛子,卷着草席,潇洒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