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两年的总结(完)(2 / 2)

在西川,特别是军工产业,西川军每年因训练,招募新兵所消耗的弹药、物资,其中有一半都是来自方家旗下的军工厂。

至于那四条位于西川的铁路,也全部都是方家出资修建的,属于方家旗下的产业,比如那条连接攀枝花与成都的‘成攀铁路’,全长两千公里,将攀枝花的钢铁与成都这个交通枢纽,彻底的连接到了一起。

由此,使得攀枝花不再偏安一隅,其区域内的钢铁,也不再困死于四川南部,能够流通到全国。

‘成攀铁路’,可谓是方家旗下第一大铁路,也是中国境内,一条由国人修建的,第一长铁路,其铁路总长度,仅次于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汉铁路’。

西川境内其余三条铁路与‘成攀铁路’相比,或多或少,也是弱了数筹。

方木当初决定修建这条耗资巨大的铁路时,也是力排众议,更杀了不少以风水为由阻碍铁路修建的老百姓,最终才将这条铁路修建成功。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方木看上了攀枝花地下,那丰富的钢铁矿产。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拼钢铁的时代,钢铁,就是这个时代国力强弱的外显。

纵使现在西川对于钢铁的认知,还不是那么的深刻,可等到西川以后踏入全国性的争霸时,与满清朝廷斗,与袁世凯的北洋军斗,与洋人斗,那钢铁的重要性,便会慢慢的显露出来。

但在此时,1902年(光绪28年),西川对于钢铁的需求,还不是很大,唯一的需求,也只是军工厂制造武器,必须用到大量的钢铁。

并且,攀枝花现在出产的钢铁,已经足够西川军工厂生产武器所用了,除此之外,各大仓库之内,还堆积了一大堆储备钢铁。

除了攀枝花的钢铁之外,方木还对一个地方眼红,那就是盛产稀有金属的西昌,那里在后世,可是火箭、卫星发射与研制中心,后世中国能将火箭、卫星发射与研制中心建立在那里,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西昌的稀有金属。

西昌,自古以来便盛产多种,有别于铜、铁、铝的稀有金属,那些便是镍、钛等稀有金属。

这些稀有金属,或许对于民用没多大的用处,但对于现时代坦克发动机的研制,以及坦克外装甲的研制,还有后来的飞机发动机的研制,都有很大的用处。

因为像坦克发动机、飞机发动机,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一般的金属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制造发动机,必须要用到耐高温的稀有金属。

还有坦克的外装甲,必须要一定的厚度与硬度,以免在战争之中,被敌人的重机枪就给打穿了,所以也要用到稀有金属。

方木可是记得,在后世二战的时候,小日本以豆式坦克对抗苏联的庞然大物t型坦克,可是一下就被苏联的坦克给压扁了,坎门诺冲突,便是活生生的实例。

此刻,面对工业部长黄常年汇报的一串数字,方木却是面不改色,淡淡的说道:“今年方家再借两千万银子给西川吧”